返回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继往开来(176)议员(第2/3页)  我为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议员。

    自从大议会制度在大汉以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经过了三年的发酵,各郡也都知道了大议会的重要性,不约而同地在蓟城开始设立了本地的会馆,平素用来做生意,招待的也多是本地到蓟城的同乡,但到了十二月,这些会馆就会闭门谢客了,因为这一个月,大汉王国一年一度的大议会将要召开,会馆也只会招待来蓟城参加大议会的议员们,每个郡的大议员们虽然来自郡中各地,平素也是矛盾不断,但在这个时候,却是要团结一致为本郡争夺利益的,平素的一些矛盾都必须得放下,那么有这样一个地方让大家会议,协调,便是必须具备的,当然,三年过去了,很多地方上也懂得了协作,经常几个地方的议员们会因为一个话题或者一个提案聚在一起商讨办法。

    大汉王国这么大的地盘,这么多的民族,经济的发展自然也是不衡的,各地的产出,经济来源也大相径庭,那么国家的政策往哪里偏一偏,对于这些特定的地方,自然便是天大的利益,每年的这个时候,总是蓟城最热闹的时候,也是新闻最多的时候。

    议员们吵架打架动手的新闻,都会是这个年末蓟城人最津津乐道的话题。大汉周报在这个周期内,除了报道大议会所同意的各项新政策法案之外,便是插着这些八卦新闻,不要小瞧这瞧这些不起眼的在边边角角的东西,这些恰恰是大汉周报销量激增的原因,太多的平头百姓对于那些政策法令感兴趣的并不是很多,但这些类似于小道消息的东西却能增加他们购买的。

    大汉现在读书人多了,孩童适龄之后,必须要送入本地的学堂,假如那家有孩子到年龄而没有被送入学堂的话,那先是会有学堂的人上门摧促,再不执行,就会是官府上门了,在大汉,小孩入学发蒙是不需要学费的,官府甚至还会补贴孩子在学校的伙食,但对于某些家庭来说,七八岁的孩子已经可以挣钱了,蓟城有的是大把的机会挣钱,但在严厉了处罚了数起不送孩子入学的家庭之后,这种现象现在已经基本绝迹了。

    识字人增多,大汉周报也变得愈来愈有趣,即便是家里大人不识字,也会买一份回去让家里的孩子读来听听。

    大汉周报现在光是在蓟城一地,每一期的销售额都会超过十万份,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因为蓟城现在算上流动的人口,也不过百余万人而已,每十个人中便有一个识字的,这再这个时代已经算是一个奇迹了。

    这也是高远最为骄傲的成绩,那怕因此朝廷要付出不菲的花费。不过现在,高远能做的也只能是为启蒙儿童们免费,再进一步,那就不行了。很多孩子们在启蒙过后,便不得不失学而开始踏出他人生的第一步了。

    当然议员们并没有这种自己为蓟城人增添了无数乐趣的自觉,每到一年的这个时候,来自各地的大议员们都是精神抖擞着准备投入战斗,为本地争取更多的利益。不然到了下一年,来蓟城战斗的可不见得就是自己了。

    但这些东西对于积石郡的议员们来说是用不着考虑太多的,如果说蓟城是整个大汉王国的政治中心,那积石郡就是大汉的经济中心,积石郡因为是征东军的发源之地,在哪里,几乎集中了大汉所的军工坊,一大批的影响到全国经济走向的商业都发源自哪里,积石郡的富裕是众所周知,每年大议会的时候,他们不用为了争取国家的扶助款和政策扶持而争得头破血流,反而为成为各地争相拉拢的对象,因为积石郡的议员在各郡州占比中是最多的。

    积石郡有多达三十六位议员。

    大汉王国的大议员的配比的原则一是在建国过程之中的贡献,二是本地的人口基数,三是经济发展的程度,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讲,其它地方都无法与积石郡相比。

    如果在一项提案之中,得到了积石郡议员的全体支持,那就不仅仅是票数的多寡,还有积石郡本身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