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
第一种友善的势力,是我们襄阳朝廷的诏令能够生效的地方,其中凉州牧皇甫嵩c并州牧朱c扬州将军孙策c豫章太守朱皓c平北将军张燕是完全听命于我们襄阳朝廷,朝廷诏令一发,他们无不遵从,另外还有东郡太守曹操c济北相鲍信c泰山太守刘备c陈留太守张邈c广陵太守张超c幽州牧刘虞是有选择性地听从于我们襄阳朝廷,只要朝廷诏令不危害他们的利益,他们就会遵从,此外还有武威太守马腾c金城太守韩遂c扬州刺史袁术c交州刺史土燮是有很大的性,是要我们朝廷许诺给他们很大的利益或迫于对手压力,才会跟我们联手,最典型的便是之前不可一世的袁术,他在被兄长袁绍逼出南阳败走九江之后,被袁绍c陶谦c刘繇三方围困,不得不向我们襄阳朝廷低头,算是我们朝廷可以争取效忠的诸侯。
第二种敌对势力,大致有荆州刺史袁绍c兖州刺史刘岱c豫州刺史刘表c西部鲜卑c汉中张鲁,我们与袁绍敌对,一方面是因为他抢夺韩馥的荆州刺史官位,抢夺完毕后又在不得朝廷批准的情况下自己宣布为荆州刺史,一方面是出自对他势力疯狂扩展的忌惮;跟刘岱敌对是因为他策动了兖州世家联军伺机攻打襄阳并拒不到襄阳面见天子,跟刘表敌对是因为他策动了豫州世家联军攻打中央军控制的荥阳郡,跟西部鲜卑自不用提,跟汉中张鲁敌对是因为通天教跟五斗米道的宗教信仰不和。除此之外,占据司隶的董卓也划入敌对势力,虽然我们曾跟他结盟共对关东世家,但我们控制着河东郡和上郡,对长安c洛阳虎视眈眈,总是呼喊着收复洛都,董卓依然是寝食难安,西凉军跟中央军的摩擦还是经常有的。
第三种中间势力,分别是北平太守公孙瓒c辽东太守公孙度c中东部鲜卑c乌桓c徐州刺史陶谦c益州牧刘焉等势力。敌对和中立势力都不尊重襄阳朝廷的诏令,但中立势力不会帮助敌对势力,甚至他们跟我们的敌对势力还有矛盾,比如乌桓的冒顿虽然得了朝廷的册封,但因为张举c张纯c丘力居等历史遗留问题,对我们大汉朝廷并不信赖,可他跟西部鲜卑一直敌对;北平太守公孙瓒目前虽然碍于卢太师的面子,对朝廷看起来是很恭敬,但我们都了解公孙瓒的秉性,他绝非久居人下之人,迟早他必有忤逆朝廷的动作,公孙度更是自立为王独霸辽东,中东部鲜卑忌惮于我们襄阳的势力,对襄阳朝廷采取的是不冷不热的态度;陶谦虽然听信王朗等人的话跟洛阳朝廷交好,却也没跟襄阳朝廷交恶,算是左右逢源;益州牧刘焉确实是谁都不理会一心想做守护犬。”
金良凝视着沙盘上的旗子,白色旗子与黑色旗子c灰色旗子交叉放置,金良中央军鞭长莫及的黑色势力旁边恰有白色亲善势力,让金良不禁想到一个外交上的专业词汇道:“远交近攻?!”
沮授笑道:“正是远交近攻,和远方的势力结盟,而去征伐相邻的势力,这样做既可以防止邻近势力肘腋之变,又使敌方两面受敌,无法与我方抗衡。这是范睢献给秦国的计策,商鞅变法后秦国日渐强盛,它的战略目标是吞并六国c统一华夏,远近六国都是秦国欲加以消灭的敌人。在力量对比上,秦强于六国中的每一个国家,而弱于六国的联合。秦国只能一个个地消灭。那么六国中,应该先打哪个c后打哪个呢?这才有了范睢的远交近攻,隐藏自己的目标,对远方国家佯装友好,而首先攻占相邻国家。秦王采用了范睢远交近攻的谋略,最终将六国各个击破c统一了中国。”
经沮授c田丰c郭嘉c贾诩等谋士的筹划,在江东布置了孙策c袁术c朱皓在平定江东的基础上遏制袁绍的发展,同时又派人去交州,面见交州刺史士燮,传达襄阳朝廷的旨意,封土燮为交州牧兼领镇南将军,从南方肆扰袁绍,限制袁绍的发展。
士燮出生在交州广信,其先祖为山东人,因避新莽末年大乱移到交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