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的军权,现在大将军还远在信德,我只能来找王妃了。”
明月一怔,半晌才道:“我虽是王妃,但从不过问军政之事,我觉得先生应该去和王长史,以及段将军商量,找我恐怕会让先生失望了。”
“王妃有所不知,现在当务之急是要把河西的军队调回安西,不让郭子仪夺走军权,而调兵之权在大将军手上,不管王昌龄还是段秀实,他们都调不动河西的军队,我更是不行,现在只有王妃代大将军下令,暂调河西军回安西,或许河西军会遵王妃之令,情况紧急,请王妃务必出面协调此事。”
明月十分为难,当初她随李庆安来安西时,李庆安便和她有过约法三章,她不得过问安西军政之事,尤其她母亲是大唐名门裴家嫡女,她本人又是独孤氏之女,这种身份更使她小心谨慎,从不过问安西之事,现在严庄却让她代夫行权,这怎么可以?但明月也知道情况紧急,她想了想便道:“这样吧!先生可找王长史和段将军商议,你们共同提议河西军撤回,我可以署名在你们后面,作为证明,若让我单独下令,我可能办不到,请先生谅解。”
严庄沉思良久,确实只能这样办了,尽管他不想去找王昌龄,但情况紧急,他立刻起身道:“好吧!我这就去和他们商议。”
严庄又转到了政事堂,他一进大门,便立刻感受到政事堂官员们对他投来的不满目光,那一道道冷视的目光就象一根根棍子,敲打在他的脊梁骨上,这种得罪所有人的感觉确实很不好受。
“不过是个幕僚,竟如此嫉贤妒能,小人啊!”
“哼!我看他不光腿瘸了,连心也瘸了。”
在低声细语的纷纷议论中,严庄硬着头皮来到了王昌龄的朝房前,王昌龄的正式职务是安西节度府长史,得封散官银青光禄大夫,为从三品衔,主管安西政务,可以说是安西最高政务官,而严庄却没有任何官方职务,他只是李庆安幕僚,但他却握有实权,比如粮食调拨,土地分配,军官升职评判,这些本来是李庆安的权力,他无暇过问,便交给了严庄代行,这也符合唐朝制度,幕僚很多时候就是代主公行权。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严庄和王昌龄有一点权力上的冲突,再加上王昌龄是个极为耿直之人,从不会掩饰自己的不满,去年十月,王昌龄要给安西移民每户每月增加五斗粮食补贴,李庆安口头上答应了,但具体批文到了严庄那里,他却改成了每户只增加三斗,理由是军粮优先,为这件事王昌龄已经和严庄大吵了三次。
尤其这一次,王昌龄在三天前的政务会议上,当着几百名官员的面公开指责严庄的幕僚不够资格,非但没有劝阻大将军南征,反而支持怂恿大将军南征,简直是愚夫所为,丝毫不留情面,王昌龄的公开指责让严庄对他恨得咬牙切齿。
若不是情况紧急,严庄是绝对不会来找王昌龄。
说起来也是一种人情世故,王昌龄坚决推行废奴制,又不准大户人家多占仆从,平时又直面斥责下属,毫不留情面,按理,这些都是很得罪人的事情,可安西官员们却并不怀恨王昌龄,原因是他光明磊落,没有一点私心,都是为公,为了安西的壮大,而且他自己作身先示行,家里就只有他和老妻,没有一个仆人,在安西也没有一块土地,有人想弹劾他,便偷偷跑到河东太原他的老家去打听,原以为他在老家会奢侈无度,拥有良田美宅,不料他的儿子却住在几间破旧的老宅里,家里只有十亩薄田,还是他用安西的俸禄买的,儿子儿媳还亲自下田种地,这让想弹劾他的人感动不已,回来后反而替他辩护宣传,因此王昌龄虽然直面无情,做了不少得罪人之事,但他的人品却让官员们十分敬佩。
相反,严庄却真的是得罪了安西的官员,尤其是中下级官员,更是恨他入骨,去年李庆安准备给官员们加薪三成,但严庄却坚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