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三九章 那一刀的风情(第1/4页)  恶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三九章 那一刀的风情

    鹅毛大雪纷纷,天地仿佛混成一色。

    一支千人左右的人马,在夜色中徐徐而行,朝着雒阳的方向前进。

    为首大将,胯下菊花青,相貌雄毅。以一块黑巾蒙面,只露出了炯炯有神的眸子。

    马鞍桥上横一柄宣花大斧,黑黝黝,沉甸甸,大约在七十斤左右。

    身后的队伍,整齐而又肃静,在道路上行走,除了偶尔传来的马嘶声,只有脚踩雪地的声响传来。

    “将军,前面就是谷城,可要入城?”

    武将想了想,“不必了,我们绕城而走,直奔雒阳。”

    小校立刻传令下去,队伍绕谷城而行。

    武将身旁却有一文士,催马上前笑道:“听说将军与太师相识,不知是不是真的?”

    “曾有一面之缘,不过却说不得相识。只是因轵侯的缘故,有过寒暄而已。”

    “那将军岂不是和轵侯很熟吗?”

    武将的眼中,流露出一抹笑意。

    点点头道:“算是很熟吧……只是当年与轵侯分别时,他还仅十四。不想分别五六年的光景,如今已经贵为轵侯。当年若非轵侯提拔,只怕我如今还是一个犯军。”

    文士笑道:“怪不得此次太师点名要您进雒阳呢。”

    “我想也不只是因为这个原因。太师……如今关东诸侯造反,竟引胡人进犯边关。这几年来,我一直镇守梁山,对鲜卑与河套南匈奴的胡人较为了解,想是因此要我入京吧。公佑,若非你这次识破了于扶罗的计策,只怕胡人就突破梁山了。此次到雒阳,我当向太师禀报,为你请功……呵呵,一晃多年,倒颇为想念轵侯。”

    文士大喜道:“如此就多谢将军。”

    正在这时,突然有小校来禀报,“将军,斥候在前方拦截一人,说是自孟津往雒阳。”

    武将一怔,“带我去看!”

    如今,这京兆的确正是风声鹤唳,前方战事频繁,不晓得会有什么情况。

    故而武将也很小心,催马赶了过去。

    那被拦截的人,一身凉州军打扮,正和斥候争吵。

    “你等拦截我作甚,快快让开,耽误了大事,定要你们的脑袋。”

    武将上前,那小校一见装扮,连忙下马,“将军,我乃汉安大都护华将军麾下信使,奉命前往雒阳。还请将军让开道路,十万火急,真的是耽误不得。”

    “我乃安门校尉徐晃,孟津难道出事了?”

    “啊,也不算是出事,只是有敌军出现,大都护命我赶赴雒阳,禀报此事。”

    徐晃闻听,不敢怠慢。

    连忙命人让开道路,又送了两匹好马供那小校骑乘。

    文士上前道:“将军,关东诸侯在正面作战不利,故而走河内小道,偷袭孟津。如今河水冰封,万一孟津有失,则雒阳定然动荡不安,将军不妨暂缓往雒阳,前去孟津支援。若孟津危机,将军可立大功;若是孟津平安,岂不是能换来大都护青睐?”

    汉安都护府,所辖包括梁山等地的军队,是董卓安排在司隶,震慑朔方、凉州等地的军事机构。从理论上而言,徐晃也是华雄的部曲,故而文士所说,也不算错。

    徐晃沉吟片刻,“公佑所说极有道理,全军转向孟津,速速启程。”

    一声令下,三军齐动,转变了方向,往孟津极速行进,眨眼间消失在风雪之中。

    孟津关前,穆顺策马挺枪,扑向了华雄。

    好大的口气!

    华雄不由得乐了。他堂堂汉安大都护,居然成了无名之辈。而这个从未听说过的家伙,竟如此目中无人?

    也不答话,催马上前,摆刀抵住穆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