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零二章外放的条件(第1/2页)  带着率土之滨混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光和四年七月末,板楯蛮复叛,汉中计吏亲赴京师雒阳求援。

    一时间引起朝堂轰动,灵帝亲自接见程苞问计。

    程苞云:“板楯七姓,以射杀白虎立功,先代复为羌人。其人勇猛善战。昔安帝永初中,羌入汉川,郡县破坏,得板楯救之,羌死败殆尽,故号为神兵。至桓帝建和二年,羌复大入,实赖板楯连摧破之。前车骑将军冯绲南征武陵(绲古本反),亦倚板楯以成其功。近益州郡县乱(今汉川、蜀川郡县地),太守李显之亦以板楯讨而平之。忠功如此,本无恶心。但长吏乡亭更赋至重,仆役垂楚过于奴虏,阙庭悠远,不能自闻。含怨呼天,叩心穷谷。故邑落相聚,以致叛戾。非有谋主僭号,以图不轨。今但遣明能牧守,自然安集,不烦征伐也。”

    时少府王玢出列道:“陛下,臣以为其言缪也!板楯初为七姓之口,赖秦、汉两朝赏赐之功,如今敢战之士不下万余,实则养虎为患也!臣愿率兵伐之。”

    御史中丞萧瑗道:“陛下,臣以为不妥,程计吏之言才是老成谋国之策,遣一开明太后,许些许财帛即可平乱,何必派军征伐,糜粮耗饷不说,还不知胜败?”

    “哼!某不明白为何招抚就有钱粮,派兵讨打就没有钱粮呢?”

    王玢气愤至极的说道:“前有冯绲,后有李良,募板楯蛮,赏赐不可谓不厚,为何板楯蛮屡叛不止。”

    萧瑗被王玢正面呵斥,脸一黑道:“招抚所需的钱粮岂能跟大军所耗钱粮等同,王少府可不要混淆视听。再者王少府乃领兵出身,岂会不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试问,如今国库是否还能支撑王少府发动一场跋山涉水的万里之征,再者如此糜粮耗饷能否胜之?”

    大司农张温出列道:“陛下,如今国库空虚,别说支撑一场战争,就是率部归来的朱公伟部也就地解散,如今少府将盐官、工官收回,赏赐一事还请陛下定夺。”

    王玢早知会得罪张温,没想到张温真在这节骨眼上给自己上眼药,当下道:“陛下,臣并非要率大军出征,而是只率三百亲卫前往汉中,督练汉中郡兵,拉拢亲汉板楯蛮,打击一心反叛的板楯蛮。”

    赵忠嗤笑一声,道:“王少府,您这说法跟萧中丞有何区别?”

    “当然有区别,萧中丞一味招抚,而某则要将板楯蛮的好战分子斩尽杀绝,起码使板楯蛮十年内不复反叛能力,再招其贵族入汉中,收其子弟学我汉文、穿我汉服,十年内足以使其归化,二十年内则成为我大汉之民,此乃教化之功也。”

    王玢似乎不惧赵忠,朗声道。

    益州计吏程苞心中暗急,可朝堂上的人俱是三公九卿,他一个小小的计吏怎敢插嘴。

    “程计吏以为若何?”

    张让则问出他的心声,程苞忙道:“陛下,臣依然坚持己见,一太守可做之事,何必劳烦天师出动。”

    如今王玢只率三百亲卫前去,这点钱粮别说国库,就是汉中郡都挤得出。

    王玢的威名是打鲜卑打出来的,板楯蛮不过是区区蛮兵,只要王玢不轻敌绝无败理。

    程苞一再坚持,反倒让朝廷诸公心里升起些许波澜。

    司空张济出列道:“陛下,老臣以为王少府之言才是谋国之论,万一板楯蛮不接受招抚,再派兵征讨岂不是贻误战机?以臣见,不如派一开明太守前往,若招抚成功,则让王少府只整顿汉中郡兵,若不然则行王少府之策。”

    “臣附议。”

    廷尉崔烈出列道。

    崔烈跟张济为自己说话出乎王玢所料,河套地区被大汉放弃大多是张济为三公时做出的策略,而崔烈也是因提议放弃凉州而在历史上大名鼎鼎。

    随着二人出言,大司农张温见不用自己出钱便消停,御史中丞萧瑗见张济还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