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九章(第1/4页)  青春里没有爱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

    6月5号,是我们出征的日子。

    高考之前,我填了首《满江红》,给自己壮行:

    炽烈炎炎,正恰似c炼狱熬煎。人憔悴,神衰魂散。几多乾坤朝暮间,一纪生涯浮云散。可回首,看韶华似水,叹流年。

    谁昂扬?谁沮怜?谁靡丧?谁笑颜?平时汗,万胜抱脚佛前。茫茫前途休言料,凭风扬帆上青天。立辕门,三箭正当中,定天山。

    可定天山?

    6月4号,大家都把教室里的书本什么的一搬而空。晚自习结束之后,我一个人坐在桌子上,看着空荡荡的教室,看着这六十多张桌子,看着电视架下的饮水机c水桶,看着走廊上的工具堆。

    心情复杂。也还是有些恋恋不舍。

    看了很久,我还是叹了口气,关了灯,回了宿舍。

    我是复读生,参加了两次高考,两次高考前后,都可谓记忆深刻。这记忆很可能是将伴随一辈子的,我们不会忘记那些天的忐忑不安,不会忘记考前夜里的辗转难眠,也不会忘记考试后的毕业晚会。而对于几场考试中的过程,说实话,印象不是很深,因为那时候就顾着做题了,谁顾着体验记忆啊。我很喜欢这样一段话:“多年以后,回忆高考其实本质上没有考好与考坏的说法,重要的是年轻人在一起做几份试卷,然后决定你去哪一座城市,做什么工作,和谁相知,相识。和谁一起旅行,和谁走一辈子,不管怎样,结局都是美好的。“是啊,高考是美好的,美好之处不在于它的成绩,而在于这是人生的一段记忆。无论它给我们带来的是痛苦的阴影,还是喜悦的欢乐,都是我们的经历,都是我们的故事,都是过往。恰好,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也已快临近高考了。那么就让我随笔漫漫,再来回忆回忆,我的这第一次高考。

    初中时的六月五号早晨,我们看着下操场(篮球场)一辆辆驶来的班车,兴奋不已。二十多辆班车排列在下操场上,高三的学长学姐们在排着队等着登车,我们从二教楼跑到下操场去看,指指点点着,议论着,羡慕着,“哇噻,这是去高考也”,“好热闹啊”那时就憧憬着,有一天我们也能坐上这送考班车,风风光光的去参加高考。这一天也的确来了,却是来得这么快。

    2014年6月5日清晨,我们早早就爬了起来,收拾东西,准备出发。其实大家都没怎么睡好,都在床上辗转了一番。想着前些天二班那边的撕书,想着四号晚上我们的最后一个短短晚自习,既有些兴奋,又有些忐忑。然而第二天还是早早地就起来了。我的东西是前几天就收拾好了的,一个书包,一个行李箱,书包和行李箱都是前些日子为进城高考专门准备的。书包里背的是些理综和数学复习资料,行李箱里是一双拖鞋一双球鞋,两条毯子——一条铺,一条盖,再加一些杂物,就没带席子了。大家胡乱吃了点东西,就提着行李箱下了楼。路上的人很多,在天空飘的淅淅零零的小雨下——这几天特殊日子几乎每年必下雨,大家都拖着行李箱向着下操场走去,几十上百的行李箱的轮子在地面上滚动着,声音厚重,很有点像坦克的声音。

    到了下操场,车还没到齐,就把行李箱拖到了三教楼下候着。很快,车来齐了,二十二辆送考班车,加前后护送的警车,其他公务车。二十二辆车,一车核载18名学生,只能走一半的人。我们班自然是第一批走的,大家分开上了几辆车,放好行李。又等了一会儿,车队动了,我们就踏上了我们的高考之路。

    路上,雨渐渐有些大了,远近有些雾蒙蒙的。现在才六点多,路上过往车辆行人不多。车队速度保持在三十多公里每小时,不疾不徐的向着县城驶去。我晕车,就靠在窗边,一只耳朵听着音乐,一只耳朵听着大家聊天吹牛,间或和伍杨廖爷他们插上几句,但着实精神头不是很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