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土木堡之变(第1/2页)  武侠之三千天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春去秋来,原先寂寥的辽东早已不似原来的模样,在郑迁的领导下,辽东大量的钢铁被生产出来,五年的时间里大明王朝甚至出现过一段时间钢铁产量过剩的情况,要知道钢铁这个东西一直都是供不应求的状态,首次在华夏大地上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这是什么概念?全军都装备了郑迁这边生产的上好武器,民间的菜刀都不是铁匠打的,而是直接在店铺里面买郑迁这边生产的。

    郑迁这边已经是蒸汽动力取代了人力,在铸剑城里原先的那些铁匠要么成为了农民,要么就被郑迁聘用,成为了一名技师,研究改进工艺的可能。郑迁这边出产的钢铁制品,是外面其他同类商品价格的十分之一,反正高丽奴隶又不要多少钱,用死了那就再用几文钱在女真部落那边再买一个,女真部落已经被郑迁驯化的差不多了,是一个有野心,但同样有能力的伙伴。

    郑迁琢磨着是不是该把女真人送到美洲去,让他们帮自己弄到更多的奴隶,因为郑迁已经尝试过了,改变笑傲位面的平凡世界也是有积分的,所以这个时候郑迁不着急改变江湖世界,反倒想把哥伦布麦哲伦的荣誉给抢下了来,自己已经这样做了,在交趾那边,已经有了郑迁的铸剑城分城了,用的矿产资源全部是澳洲的铁原料,五年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绝对在现有的科技下,完不成环球航行。

    这个郑迁已经在考虑了,不过还需要时间,郑迁主持建造的第一艘钢铁轮船才会完工,毕竟郑迁虽然是天才,也不会是万能的,他开船倒是很在行,至于说造船,只能按着自己原来那么些年学到的轮船结构理论,慢慢的摸索。还有一百多年甚至更久,红薯才会传入中国,这个郑迁已经快等不及了。饿殍遍地的局面必须改变,这是郑迁身为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孩子,就要肩负起中华民族给以的历史责任。

    在辽东发展的五年,其实郑迁这边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很多的大商人打过郑迁的注意,只不过都被郑迁给打发了,光明正大的打贸易战,郑迁不会让对方输的很惨,甚至会露出一点油水,和这种人分一杯羹。至于用卑略手段的商人,恐怕只有在乱葬岗在可以侥幸的找到这些人的尸体。他们的财产都被郑迁用来发展这座已经可以称得上先进的铸剑城了。

    “快去请庄主过来,我有要事和你们庄主商量。”郑迁正往大厅走呢,就听到一个急切的声音传来,这个人就是现在铸剑城所属的辽东都司的都督佥事于谦。于谦本来是兵部侍郎的,看到如此崛起的铸剑城,觉得很是不安,始终觉得这个铸剑城有造反的企图,于是自请辽冬,这时候还是年轻气盛的朱祁镇巴不得于谦这样罗嗦的人走的远远的,自然是同意了,在这里于谦一待就是两年,明察暗访,却没想到因此和郑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郑迁心中一叹,该来的还是来了,倒不是郑迁做了什么亏心事,而是这一年是正统十四年,土堡之变的时间,本来以为自己强化了大明的军队之后,土堡之变这种耻辱的事情,不会再发生了,只是没想到该来的还是来了,不管郑迁怎么改变,王振这个家伙实在是太废物了,还是把皇帝给丢了,“可是瓦剌和鞑靼那面的战事?”

    前一段时间,于谦就和郑迁聊起过这次皇帝御驾亲征,当时郑迁就说这次战争大明讨不了多少好处,没想到这哪是讨不了好处,皇帝都给丢了。“今上北狩鞑靼去了。”于谦叹了一口气,最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自己作为大明的朝臣,恐怕真的会在历史书上留下一笔,和宋徽宗时代的臣子一样的耻辱。

    郑迁一时也猜不准于谦的来意,自己虽然和于谦关系很好,但是于谦可是一直防着他造反的,于谦要是想北上救援绝对不会向郑迁透露消息的。“不用担心,鞑靼部落绝对不会将今上怎么样的。”郑迁只能宽慰于谦。郑迁确实想参与这件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