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零六章 张俭的教诲(第2/4页)  三国奇公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然逃亡在外,却心系汉室,当下心中也不迟疑,叹了一口气说道,“如今天下,乱象渐显,若有能,奇愿效伊尹、周公之流,若事不可为,奇当学光武,驰马复我大汉万里河山!”

    张俭笑眯眯的说道,“我曾听闻,襄阳侯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知刺影是否真的出自襄阳口之口?”

    看到张俭脸上的笑容,刘奇能感觉到张俭眼中的灼人意志,知晓自己就算说假话也骗不过张俭,当下大大方方的点头承认,“确实是我的话,年少轻狂,让老先生见笑了。”

    张俭眼中逼人的寒光瞬间敛去,脸上的笑容更甚,“敢问襄阳侯,何为天地之心?何为生民之命?何为往圣之绝学?何又为万事之太平?”

    刘奇略一思忖,开口答道,“天地之心,即为民心,民心所向,众望所归,即为道,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说的便是天地之心,此心如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生民之命,乃是生之所在,知生之欢,知死之惧,知七情六欲,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诸子百家,思想传承,皆是先人瑰宝,然所思各有差别,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或孔孟知治国而不通兵事,孙子知兵而不擅立身,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辈既生,自当学贯百家,取众人之所长,让我大汉百姓活的更好!若是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南有所耕,女有所知,幼有所养,老有所依,这后世自然会太平!”

    听到刘奇的论述,张俭点了点头说道,“若庙堂那些庸人有侯爷的见识,这大汉天下恐怕不会乱了,自延熹之后,老朽见识了天下之义,也知晓了这庙堂的险恶,更兼游览九州,看清了这大汉天下,已然病入膏肓,老朽无力回天,只得避世以求心安,后公车特征老朽为少府,老朽自知难以胜任,也就在乡野之间寻一些自在。”

    “仁人志士,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刘奇颇为感叹的说道,“张公能够看清这天下弊病所在,已经十分不易,在世家豪族的拥簇下,大汉就如同一匹脱缰野马,只能奋勇向前,想要转头都不容易,最终除了力竭之后轰然倒塌,已经别无他法了!”

    张俭听到刘奇的话,思忖了片刻,看着刘奇点了点头说道,“襄阳侯果真是慧眼如炬,已经将形势看透了,不论公卿大族对桓皇帝、灵皇帝如何看待,可老朽看来,这两位身处在风口浪尖,已经很努力的去挽救大汉江河日下的颓势了。”

    尹籍插嘴问道,“老师,这两位先帝荒淫无度,卖官鬻爵,士人学子百姓,稍有见识之人无不痛恨天子无道,老师何故如此说?籍却是十分不解。”

    张俭却也不在意尹籍插话,听到尹籍发问,立即开口问道,“机伯,我且问你,两位先帝纵然荒淫无度,可一人能够享用多少?一日三餐可否食的了一石粟米?全身上下是否可著十匹锦缎?若是不想办法筹钱,边疆士卒皇城禁卫何来饷银?九州上下文武官吏何来俸禄?若是没有饷银俸禄,谁来为我大汉戍卫边疆?谁来治理郡县?到时候岂不是外忧内患?外有胡虏肆虐,内有盗贼纷拥,先帝一人可否守得住这万里边疆?可否处理得了这大汉十三州的琐碎事务?”

    张俭一连串的发问,让他有些气喘吁吁,听到张俭的话,刘奇心中暗自点头,看来,这张俭虽然在逃避,可心中对着大汉的形势,还是很清楚的,要是能再年轻一些,此人的言行见识恐怕不啻于贾诩郭嘉,孔明司马之辈,尹籍则被张俭一连串的话语问得有些了愣住了,低头沉思不语。

    张俭缓过气来,声音中带着一丝嘶哑说道,“我当年被破流落塞外,一路上,愿意收留我的都是穷苦之人,敬重我的名气和品行,可那些豪门世家没有一人站出来,倒是有义士出来助我,若非东莱义士李笃送我到辽东避祸,恐怕你等也见不到我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