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09章 计成(第1/2页)  后宫风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个人便是杨怀犀。

    “劳烦先生书告蜀王,我已得太后告嘱,游说太原四姓,意图弹劾蜀王党徒。”

    杨怀犀应诺,但他与王绩具有相同的疑惑:“要是姚潜临阵倒戈,配合政变诛杀太后党,天子坐稳正统之位,殿下起事,岂非更多阻碍?”

    “先生以为,姚潜原本乃元得志所荐,又落下把柄于蜀王党手中,在蜀王威逼利诱之下,便一定会背叛太后?”十一娘笑问。

    “难道,王妃没有如此疑虑?”

    “先生难道没有觉察,太后对姚潜也太过信任了?”十一娘道:“韦太后,善动猜忌,对元得志甚至都并非毫无保留,更何况元得志保举之姚潜?然而经安北一战,太后却任由姚潜统帅禁军,防护京畿,可谓把身家性命,交付姚潜,如此信任不疑,缘何而生?”

    “在下的确百思不得其解。”

    “秽乱宫闱。”十一娘直接了当揭曝:“二人有肌肤之亲,床第之欢,试问姚潜又怎会如此轻易便被蜀王威逼利诱得逞?”

    这个消息来源,正是兰婕妤,但不提蜀王,就连元得志都被瞒在鼓里,所以他们才会认为甚大把握拉拢姚潜。

    这当然不代表太后对兰婕妤更加信任,但相比元得志等外臣,兰婕妤毕竟是生活在内闱,更有可能察觉太后这些不能传扬的私密,当然,兰婕妤也没有亲眼目睹过秽乱宫闱的现场,但她是女子,早年又曾谋生于欢场,对于男女之间眉来眼去的暧昧更加敏感,再者太后与外臣此类私密,传扬开来虽然有伤声誉,却并不至于致命,与姚潜勾当得久了,难免透露出蛛丝马迹来。

    一回兰婕妤往玲珑台问安,被高玉祥阻挡,她出篷莱殿,远远却见姚潜往此方向过来,她便留了心眼,佯作在篷莱殿外小苑采撷红梅,留连一阵,竟见韦大相国求见太后也被阻挡,心中猜疑,更得几分笃断。

    后来再细细留心,高玉祥对待姚潜格外谄媚,然而姚潜对待这炙手可热的宦官,颇为颐指气使,高玉祥毫不介意,这大不符合其一贯脾性,兰婕妤又再笃断几分。

    决定性的证据便是一回太后在宫宴上因为贪杯,好些日子玉体违和,兰婕妤为尽孝道侍疾床前,亲耳听闻太后呓语,唤一男子表字。

    兰婕妤暗中知会贺湛,贺湛当然知道那表字属于何人。

    再因太后对姚潜日更一日信重,不惜将身家性命托付,十一娘依此作出判断——

    枉废谢大相国这一世痴心不改,韦太后不耐宫闱寂寞,却没有与他这个“青梅竹马”再续前缘,却是移情姚潜。

    蜀王给予姚潜的利益,哪里比得上韦太后?而韦太后与姚潜之间的情义,当然也断非蜀王、元得志能够挑拨离间。

    姚潜不会倒戈,只要蜀王威逼利诱,一定会踏入万劫不复的死亡陷井。

    而十一娘能够帮助的太后的是,引诱蜀王效仿贺淇,策动政变,她当然不会揭曝已经察获太后与姚潜间的勾当,多此一举建议太后利用姚潜引君入瓮,她的说法是:太后既已设防,蜀王当然不能得逞,但只要蜀王罪犯谋逆,理应处死。

    她也没有建议太后如何处治天子,反而再一次表达意志:只望殿下、大郎能够平安。

    而关于姚潜一事,杨怀犀虽然恍然大悟,却仍有疑虑:“太原籍官员,曾被蜀王打压,多得太后与王妃力保,方能不受劾罪,王妃游说诸臣与蜀王对立虽合情理,然则王相国一直位于中立,之于议和、怀恩王、衡阳侯三大事件俨然反对太后主张,忽而听信贺大夫游说,拒绝维护正统坚持太后执政岂不可疑?”

    “王相国历来不涉党争,拒绝蜀王并不可疑,所以当蜀王事败,王相国会力阻废位之议,甚至主张不应以蜀王之罪牵涉天子,军国大政,仍因由天子问政、太后辅治,这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