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54章 周文君(第1/3页)  后宫风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长安城九门之中,启夏门位于南面偏东,与正南明德门守望呼应,韦太后东逃,走的就是此门,也就是说,此门通往武关。

    谢莹乍一听“机飞火”,还以为是“红衣大炮”一类,吓得瞪目结舌,她直到如今尚在怀疑晋王妃与她一样来自千年之后,搞不好学的就是研发现代化武器的专业,大周既有硝石火药,说不定晋王妃就能发明创造出枪炮来,对于火器的杀伤力,谢莹当然深有体会,晋王系若真有如此先进的武装,这场战争突厥必败无疑,还怎么打?

    她甚至都不敢亲自往启夏门勘察现场,一迭声喝令伊力速往探问,三言两语把刘氏赶跑,焦头烂额在篷莱殿团团乱转,提心吊胆等待伊力的回复。

    好在终于搞清楚,“机飞火”不过是弩床发射的火箭而已,其实武宗帝时就研发出来,并且在覆灭前突厥时发挥了极大作用,但这一类火器,杀伤力当然不能与枪炮同日而语,不然启夏门只怕早就保不住了。

    只突厥汗王亲征潼关,正与晋王部对阵东北方,东南方却莫名杀来一彪人马,难道是武关守将听闻突厥大军进攻潼关的消息,意图拣个便宜趁虚而入?

    更或是韦海池往金陵跑着跑着,突然反悔,又再领军杀了回来?

    外敌当前,谢莹却没法摸清时势,一时间急得团团乱转,连召数十官员、部将问策应对,还是宇文盛的建议切实有效,首先,调遣城中四万守军,集中防御启夏门;其次,下令春明门外斥候绕向东南方,务必摸清外敌人数,来自何方。

    若长安当真危急,必须及时通知汗王,以防后方失守。

    一时间九门之内调兵遣将,风声鹤唳,宫城内外更是剑拔弩张。

    但一日一夜,有惊无险地渡过了。

    谢莹得报,确乃武关守将逼击长安,约十万人马驻扎启夏门外五十里,军旗乃朱底金字,国号绣上,这说明将领出自禁军,非燕国公部等边军,只能是消息走漏让武关守将知闻,意图趁虚而入。

    她稍稍松一口气,从柴取等降臣口中,谢莹早便得知武关将领乃姚潜心腹马立擘,这人对韦太后虽然忠心耿耿,曾经却是突厥联军手下败将,区区十万部,尚还打不进长安城,只要调兵固守,而不贪功冒进。

    便下决断,潼关一战至关重要,窝囊鼠辈扰城而已,城中十万精锐必能确保城门不失,无需惊扰汗王,让汗王分心。

    不过为防万一,谢莹采纳了宇文盛的建议,将原本驻防禁苑的三万人马调往外郭不说,而且允准京兆府紧急擢选民勇,宿守东、西六门。

    如此大的动作,十一娘根本不需与宇文盛碰面,更加不用与贺烨联络了。!%^*

    武关将领马立擘是太后死忠,当然难以收买,却并不代表马立擘旗下十万军勇,全都对太后肝脑涂地,事实上这些禁军,家眷多在京畿,要么被困禁于长安,要么在潼关之内已属晋王辖管,马立擘何德何能号令部属心无二意?

    贺烨当然会亲自出马对付阿史那奇桑率领的突厥大军,不能分身,但他部下,无论秦明、柳彦、王横始,其中一人,率云州以及晋朔守军,均能担当突破武关,把主将马立擘斩杀刀下,接管武关守军的任务。

    突击启夏门,便是知会晋王妃,晋王殿下已经成竹在胸,有望击溃奇桑,而且武关得手,外援已到,王妃之计立可实施,咱们大干一场,夺回京都长安,紧闭九门,让仓惶溃逃的突厥人无路可走,只能滚出甘州城外!

    共治二年,九月初一。

    当首击启夏门无功而返后,武关部似乎锐气受挫,驻营五十里外,却按兵不动。(!&^

    伤势刚愈的阿史那雄河一连几日都在启夏门城楼上备战,到傍晚,却依然听斥候回报敌方毫无动静,他怒冲冲地返回府邸,张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