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57章 贺烨说野心(第2/3页)  后宫风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他想成为盛世之主,却越来越不愿意成为龙椅之上的孤家寡人,翼楼之上的北窗,不应封蔽,不应成为他不能直面的往昔,如果注定这扇窗外,将来是满目疮痍……

    “伊伊,我不想变成另一个人,连我自己都觉陌生之人,或者根本不能再称为人,只是一具行尸走肉。”

    说这话时,衣衫已然凌乱,青纱帐内,男子的气息仍然灼烫着女子的唇舌,他没有等待言语的回应,稍长的呼息后,亲吻移向她的耳垂,他知道这里是她敏感极易情动的地方,只要他热情的啜吮,便能让她的呼息也跟着急乱,然后就能共赴云雨,暂忘一切烦扰,只有这样,有如水乳相融,他才能感觉两人之间,仍然是亲近不分彼此。

    ——

    四月这场看似平凡无奇的常朝,影响之人,当然不仅仅只有帝后。

    出面提请充选后宫者礼部尚书杜渐知,是赵国公外祖父杜渐宏的堂兄,因受连累,一度也曾困于牢狱之灾,后虽赦免,然而韦太后执政时无望得到重用,直到贺烨登极,在冯继峥为首的正统派力荐之下,再兼贺烨也愿意安抚杜氏族人,杜渐知方得礼部尚书之职。

    他不是太后党徒,却对冯继峥心怀感激,两人寻常不乏走动来往,在冯继峥的影响下,杜渐知亦对逐渐坐大的后族饱怀忧虑,说句公道话,新帝虽然年富力强,然膝下只有太子一个独丁,国丧期除,储君已定,礼部长官为天家子嗣繁荣为计,建言礼聘名门闺秀,选充后宫也确是基于职责,虽说杜渐知有限制后族这一层用意,但出发点仍是为了社稷稳固,论不上私欲权望,就更不提大奸大恶。

    任谁的本职工作,无端引起帝王驳斥,都难免心中不服据理力争——尸位素餐奴颜谄媚之徒除外。

    也更加不可能因为附议之臣,掺杂着太后残党,决心便产生动摇,干脆放弃职责。

    帝王没有纳谏,杜渐知也是满腹委屈,下值之后,受冯继峥主动邀约,他便顺理成章地与好些个同僚,一齐聚集在冯侍郎邸议商。

    主家没有准备佳肴美酒,更无丝竹乱耳、舞姬助兴,唯清茶数盏,榻案围坐。

    愤愤不平的某人率先抱怨:“杜尚书所谏,乃职责所在,忠事君国,竟遭圣上驳斥,可见冯公料断,圣上虽智勇,奈何受惑于后族,让我等,不得不忧虑外戚乱政,近臣误国。”

    杜渐知没搭腔,但凝重的神色,已经显示他对此人的见解颇为认同。

    却听另有一人紧跟着抱怨:“先不提这事,最可恨乃是薛绚之、贺澄台等后族,为了权欲,竟怂勇圣上将所谓新政推广全国,多年以来,容庇族人免于税赋皆乃惯例,这下倒好,贺澄台清察搜扩隐田,闹得天下不宁人心向背……”

    这话杜渐知便存异议了,因为在他看来,旧的税制已经不能满足时下发展,税制改革也好,官制改革也罢,都是利国利民之益政,怎么就成了后族怂恿?不能因为贺澄台担任纠察使,清察隐田不法之事,损及些微私利,便将益政污为谬错吧!

    他有些担心冯侍郎也会犯急进之错,好在是立即便听到了驳斥。

    “慎言!我等虽忧虑外戚后族势大威胁皇权,造成社稷之忧患,臣民之劫难,但不能因为皇后及薛绚之等等,便抗拒益政与皇命,税法改革,的确能使百姓获益,有利于国富民强,身为忠良之臣,万万不能因私利受损,便心生不愤,而以益政,怦击异己。”

    杜渐知不由连连顿首,表示支持冯侍郎的大公无私。

    “今日邀请诸位,初衷乃是如何劝谏圣上遵从祖制,以社稷稳定为重,充选后宫繁盛国运,杜防皇后干政弄权,外戚势大而为江山国祚埋下隐患。”冯继峥再一次强调道。

    但他也知道在座之人,有杜渐知这样的纯臣,也有私心重利之辈,但这不重要,他的目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