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69章 突厥灭(第2/3页)  后宫风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里是战场,自然不备金瓯玉盏,两大皮囊装盛的水酒,一囊给贺烨,一囊给奇桑。

    “今后不会再有与你对饮机会,但以酒为敬,乃勇士应享礼遇。”贺烨持囊,伸送向前。

    奇桑也是慨然一笑,两个皮囊碰击三下,各自仰首饮尽。

    “阿史那败在贺烨手中,亦不算遗憾。”将皮囊抛开,奇桑微一抱拳:“还望周帝应允,容奇桑自刎。”

    昆仑神之子,不愿死于敌人的刀剑之下。

    “还其佩刀。”贺烨也乐意成全勇士的骄傲。

    奇桑这才跪地,却是朝向远远的昆仑山,他竭尽全力,仍然无法归葬的圣地,他拳头直抵胸口,眼含热泪喃喃自语,无比虔诚的跪拜,刀锋出鞘的声音干脆坚决,随后血溅三尺,命归幽冥。

    这是复兴四年,四月初七,随着阿史那奇桑兵败自刎,突厥再度灭国,捷报飞速传递京都,贺烨也准备起驾回京。

    但因为这场战争的胜利,因为御驾亲征,庆典活动当然不会等到回京之后,奇桑自刎的当晚,大军驻营之地,便开始了狂欢,以及嘉奖功勇,其中一人,受秦明鼎力推荐,荣获天子召见赐赏。

    此人姓纪,名驻铤,原属姜导麾下,潼关一役,便立功勋,授振威校尉,领军府别将一职,此次出征突厥,因姜导力荐,授为左先锋队正,追击战时,曾救援秦明未受伏击,而这回虏获阿史那奇桑,纪驻铤再立首功,凭此勋劳,也的确配享天子嘉奖。

    贺烨对于纪驻铤,也并非毫无印象,事实上当与突厥部在昆仑山下决战之时,他便留意见这位先锋队正极其骁勇,又经细细打量,见其虽说双鬓稍杂银丝,然铁肩钢脊,举止甚有坚毅之气,又荣辱不惊,风骨大具峻傲之品,果然是军伍气节,堪当大用。

    心中甚喜,当众提擢军衔,又问其家眷子弟情况。

    天子如此关注,自然是臣子的荣耀,那纪驻铤却答:“臣幼年时,父母双亡,曾以乞讨为生,十八入伍,戎马半生,并未娶妻,亦无子嗣,此生孤独,从不望荣华富贵封妻荫子,圣上问臣愿望,唯有一件,臣听闻圣上剑术无双,虽已领略圣上骁勇善战,却以无缘比试剑术为憾,若蒙圣上赐教,乃臣三生有幸。”

    军人们多以勇武为荣,此时谁也不料纪驻铤另怀居心,竟齐声附和,都想旁观此一罕见的盛事,毕竟绝大多数的士卒,都未曾亲眼目睹天子的剑术武艺,也知道如果错过这回机会,也许再也无缘观赏。

    就连秦明,都微笑不语,丝毫没有感觉到危险叵测。

    事实上当贺烨还是“秦八郎”时,也常与部下切磋武艺,否则那时的先锋军,也不会如此轻易便对统领心悦诚服,真正的军伍,崇尚的皆为勇毅为军功,而并非出身以及职位,一个优秀的领将,是不会拒绝来自部下的挑战的,当战事已经告罄,军中比武,实乃司空见惯。

    贺烨是在马上夺得天下,也已习惯了军伍风气,自然不会拒绝纪驻铤的邀战。

    唯有行军参谋柏士衡深觉不安,谏阻道:“圣上乃尊贵之驱,身先士卒已为涉险,怎能与部下再动刀剑,万一闪失……”

    四周一片起哄声。

    柏士衡也只好缄口不语。

    事实上他也并不疑心纪驻铤别怀居心,只是秉持着谨慎为上的思维,然而他虽熟谙兵法,并对各方地势均有参详,可也明白自己在众多将士看来,仍然是个文官,多少被定迂腐,大为格格不入,柏士衡也认为,这样劝谏实在有些扫兴。

    就连萧渐入,也挨过去安慰:“柏参谋不用担心,纪校尉虽说骁勇,圣上还不至于落于下风。”

    再坚持下去,可就是质疑天子的能力了。

    贺烨也的确并非浪得虚名,且比试之前,便有明言:“此乃切磋,并非演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