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事情已经过去多年,当初的恩怨也在岁月的冲刷下蒙上了别样的情愫。
幕后也许发生了什么也许什么都没有,总之朝堂上下轻微的骚动后,也就很平淡的过去了。
高密王府从此越发的谨慎小心,丝毫不敢因为新君的厚待而流露出任何的骄色。
……这些庙堂之事,对于长安上下来说,是值得悠远绵长的回味的。
但是对于容睡鹤与盛惟乔来说,却是转眼就抛到了脑后。
这时候他们已经踏上了前往南方的楼船。
太上皇禅位之后出行的第一站,竟然选在了南风郡,这事儿让南风郡上下,不,应该说从长安到南风郡的整个路线上的地方官,都是又期待又惶恐。
沿途的奉承跟小心翼翼,自不必说。
只是盛惟乔急于跟年迈的外祖父外祖母见面,在她的催促下,楼船压根就没停靠过,却教很多以为可以趁机觐见天颜的人为之扼腕了。
不过有个地方却是例外的。
碧水郡。
帝师桓观澜,现在应该说两朝帝师桓观澜的故乡。
由于永义伯一家子没有随驾,这会儿接到帝后要亲自祭祀桓观澜墓、出来接待的就是桓观澜的次子、三子等子孙。
这些人久在郡中,好些年没跟高层打交道了,何况容睡鹤夫妇的身份又是如此的隆重,哪怕容睡鹤有着桓观澜关门弟子的身份,又和颜悦色的关照他们不必紧张,一行人还是惶恐的很。
甚至有几个人因为太过害怕,在御前时进退失仪,吓的差点当场昏厥过去。
盛惟乔看的很是感慨,温言抚慰了几句,叫人领了他下去,又命赏赐了些钱帛以作安心。
不过让她更感慨的,还是桓观澜的坟墓。
这位名声响亮的至今令人神往的帝师,如果不是桓家人的带领,外人都不敢相信,竟然只是一座再寻常不过的小小土包,望去直如寻常百姓的身后之所。
桓观澜的次子大概是看出了太后的疑惑,战战兢兢的上来解释,当初容睡鹤秘密送桓观澜灵柩前来碧水郡时,还是宣景帝在位。
为了避免桓观澜已逝的消息外传,也是为了避免桓家卷入风波,在桓夜合的做主下,桓观澜被安葬在偏远的山谷间,无碑无文,寂寥而不起眼,田间随意倒毙的乡人。
甚至不敢轻易祭奠。
生前那样显赫、令权倾朝野的孟氏以及前代高密王都为之侧目的权臣,海内公认的大儒……谁能想到身后是这样的结局?
盛惟乔唏嘘之余,也有疑惑:“贞庆一朝也有十几年了,何以帝师之墓不曾修缮过?”
“是我的意思。”桓家人还没回答,容睡鹤却已缓缓道,“我当年曾经应允,会亲自修缮他的坟墓。”
因为这句承诺,他们在碧水郡停留了小半个月,容睡鹤亲自督促了桓观澜陵墓的建造。
新的埋骨地,选在了靠海的一处山崖上,面海靠山,风水绝佳。
碑文由容睡鹤亲自操刀,极尽哀荣。
只是半个月后,南风郡传来消息,说是冯老太爷染病,到了卧榻不起的程度。
老太爷的年纪,在这个时候已经属于可以办喜丧的岁数了。
因此虽然只是普通的风寒,却没人敢怠慢。
担心误了可能的最后一面,盛惟乔提出自己先行前往南风郡。
容睡鹤不放心,到底将剩下来的事情托付给了随行的贴身内监,亲自陪着妻子继续南下。
他们从长安出发的时候是初春,抵达南风郡的时候已经入夏了。
上岸之后,扑面而来的暑气,说不出来的熟悉。
然而冯老太爷的情况却不是很好,哪怕夫妇俩派出了随行的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