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清明雨(第1/2页)  不世冥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月二十,时令已快接近谷雨,二月与三月,相差本来就不远,隔不了几天。赶在春季,总会来几场细雨,不影响出行,不必撑伞,人却自觉少了一些。

    没有城门,有些简陋,不过这并不影响这座小镇的繁荣。浔阳镇,一所历史悠久的古镇,少吴国与阡余国的关隘之处。此处常驻人口不多,只有几万人,这几万人还很分散,所以城中平常能留下的人数实际上只有几百户。

    古镇被两座山夹在中间,来来往往过路的行人少不了都要在这镇中的茶棚、酒肆讨杯水来解渴。茶算不上是好茶,却能清热解暑;酒算不上是好酒,却比好酒更烈。几百户的店面,沿着街道走过去,客栈、饭馆、面摊、包子铺、当铺、衣行……衣食住行,样样齐全。

    一个人来的,带不了几个钱,也能吃好喝好住好,钱多的,好酒好肉招呼着,就是没有女人,这里民风不能说绝对淳朴,可好客的观念千万别去触碰,主人的底线放在那里,非要去碰钉子,那这条道关不了,不过生意却是再也做不得了。画像不出一天就能挂满大小店家的门面,这是共识,此地不兴这样的勾当,不能说就是不能说。

    为什么这里能做这么大的生意?谁也说不准,就跟神仙来了一样,一下子就变的完全不同了。以前山脚下整啥的?农村,山脚下就是地,牛用的频繁了,说不定过路的行人踩上一块黑色的物体,就是牛的粪便呢。

    从某一天起,村子的地就没了,房子盖起来了,生意也来了。本来就夹在两国的中间,哪能没点赚钱的门路,镇子发展起来了,人多少得变变,可爹娘还是那个爹娘,邻里还是邻里,这个情放哪儿,赚钱可以,人不能昧着良心。浔阳的人富起来了,好多规矩也传了下来,总之是个好地方,据说因为浔阳的风气极好,不少国家的官儿还来此地一游,要取取经呢。

    地儿大,这一片笼统地叫,就是浔阳。后来人多了,得分分,原来住的近的,就成了一个村,住的离浔阳稍微有点远的呢,也成了一个村,几个村把镇子围起来,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圈,一旦有什么特别重大的事,村子里、镇上也安排有腿脚利索的人,来回报信。

    团结就是一种和平的方式,浔阳的风调雨顺就是少吴国和阡余国的和平象征。

    和平的年头里,这祭祖的事就显得尤为重要,给坟头上两柱香、烧点纸钱,顺便再倒倒肚子里的话。有孝心的人不多,这里却独占头一个,孝顺是第一观念,动摇不得。

    战争不能成为此处的最大恐惧,正常才是人们极度渴望的。

    有一件事有些历史了,这件事搞得大家一直人心惶惶的,也就没有年轻的小辈敢去质疑。几十年前,这里一直有鬼怪作祟,甚至还有恶兽出来吃人。当时,山脚下还是土地,人们住在山上,自然很分散,总是在傍晚忙完农活回家的路上,莫名其妙地,整个人一下子就没了魂,连血也被吸干了,只剩下一副干瘪的皮囊。

    远近闻名的巫师也不清楚鬼怪的来历,请来做法没用,最后连巫师自己的性命也搭了进去,从此便再没有巫师敢前来捉妖了。直到二十年前,有一位道士模样的人途径此处,他听村民说了事情的大致经过之后,便掏出一块灵牌,划了一处地方,要让村民在此砌砖建庙,并将这灵牌好生供奉,到了清明时节,更是要人人前来上三炷香,诚心祷告,便可保佑这一方风调雨顺,再无鬼怪害人。说完这些,道人就离开了。

    后来庙建起来,灵牌也供奉着,庙里有专门的村民负责打扫,并住在庙里,平日里收些香火钱过活,实在不济还有镇上商户时时捐献的银两,总之,庙里的灵位一定要认真供奉。当这座庙受村民供奉的第一个清明算起,村子里就再没有鬼怪害人的事情发生。供奉灵位、接续香火,就成了一个人人谨记的家训:庙在,浔阳风调雨顺,庙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