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九章 借古喻今(第1/2页)  国粹奇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突然间,他们听到了金属摩擦的声音,两个人急忙分开,都紧张地看向了神秘箱子。

    神秘箱子的连接处有了一定的错位,云妙灵和冯翎岩仔细观看,发现在错位的上部有隐隐约约的并蒂莲图案。云妙灵拿来并蒂莲荷包,试了试,并没有打开神秘箱子。之后,她又拿来古琴九霄环佩,还是打不开。

    这时,冯翎岩对云妙灵说:“我们还是先放一放,梅表哥说这两天在南京有徐悲鸿的画展,还给徐悲鸿写了引荐信,如果我们不过去,就太辜负梅表哥的一番心意了。”

    云妙灵想了想说:“那倒也是,可能打开神秘箱子的时机还未成熟,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先去看徐悲鸿的画展好了。”

    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冯翎岩对父母说:“爸、妈,这两天我和妙灵去南京看徐悲鸿的画展,家里就只有你们自己吃饭了,注意安全。”

    梅倩芸想起之前丢失的珍贵物品,小心地说:“我们会注意的,你们路上多保重!”

    这一刻,冯海斌阴沉着脸问:“之前是什么人偷窃的,好像水平比较高,是否与你们有关?怎么你们刚一回来,家里就失窃,不会是你们招惹了那个组织吧?”

    “如果说招惹了谁?那就是日本鬼子。可事实上,并不是我们招惹他们,而一直是他们侵略中国,盗取中国的宝物。”冯翎岩义愤填膺。

    冯海斌表情严峻地说:“知道了,看来情况有些复杂,我们还需要做好应对之策。你们先去吧!看见好的画,可以买几幅回来收藏,徐悲鸿的画还是蛮值钱的。”

    冯翎岩回答:“正有此意。”说完,他和云妙灵告辞,先去换了衣服,之后就去了上海火车站。

    到了南京,他们按照梅兰芳给的地址到了南京中央大学,找到了徐悲鸿办画展的中央美术会画展。这里,有几个对画很有研究的人正围着一幅画在探讨。

    云妙灵和冯翎岩来到近前,发现展品是徐悲鸿的油画《田横五百士》。

    蒋兆和与吴作人正在评论。就听蒋兆和说:“《田横五百士》所描绘的是《史记·田丹列传》中的农民起义领袖田横在刘邦称帝后,将到洛阳招安,他手下忠心的500名战士为他送行的情景。”

    吴作人从细部描述说:“画面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壮士诀别的场面,着重刻画了田横不屈的激情。画中田横身着红袍,昂首挺胸,面容肃穆地拱手向岛上的壮士们告别,他的眼睛里闪着凝重、坚毅、自信和视死如归的光芒。壮士中白发老者沉默低首,垂髫者掩面而泣,忧伤无限;远处更多的勇士在表示愤怒和反对他的离去。一瘸腿老者,右手拄杖,左手微伸,嘴角嗫嚅,眼神中流露出依依不舍的神情,似再向田横做最后的劝说。执剑的壮士,双手似乎要将剑身攫折,无助和悲戚的目光射向画面之外,他们仿佛已感觉到这已是最后的诀别。在田横身侧画面的右下角,一个少妇和一个老妪拥着一个幼童昂首注视着田横。”

    蒋兆和也极为细致地分析道:“从人物的构图上看,恰当的运用了古典主义的简约、庄严以及永恒的特质。构图显得完整统一而且宏大,不呆板,局部用一些灵活多变的构图形式,丰富了画面,使之更加自然和谐。画面的左侧最前面有三个人物突出了人群,打破了平稳构图的沉闷,使左侧的人群大致形成了一个三角形,与画面右侧田横与马夫形成的矩形正好相异,整个构图顿时变得丰富、灵活。最难得的是蹲在地上的两名妇女和她们中间的一个孩童,不但打破了大多数人物的站立的姿态,更在于两个妇人的轮廓线几乎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形,并且与持拐杖的老人臀后坐在地上的一个人的轮廓形成的曲线相呼应,极大地丰富了构图形式,由此也获得了自由的生命力。”

    吴作人依然兴致不减地说:“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