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能源论(第1/2页)  错在永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然,若是可控核聚变项目在20年内能有重大突破,那化学燃料也将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甚至以可控核聚变为突破点一举冲向太空也不是没有可能,但可控核聚变的研究如今已经达到瓶颈——虽然已经可以通过磁约束法以及光压启动法启动核聚变反应并维持一小段时间,但是一旦核聚变发生,磁场约束很快就无法继续约束反应中心高速运动的粒子,一旦有一个粒子未能收到约束而撞向磁约束轨道,之后受影响而撞击轨道壁的粒子就会越来越多,直到彻底把装置熔穿。此外,如何把装置内部核聚变产生的高温加以利用以达到发电的目的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总而言之,可控核聚变必然会取代化学燃料成为新时代最清洁高效的能源,但其研发周期太长,成本太高。至少在目前的情况下,在近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内,化学燃料才是生产生活的主题。

    而自然界中的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资源基本上都来自于几万年前死去的植物尸体经过地质运动以及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才得到的(这是目前最为主流的理论),若想要重复这个过程以期在工厂中大批量制造化石燃料,是难以实现的。毕竟蛋白质,糖类等生命活动必需物质是通过什么条件最终才得到多碳烷烃混合物这个过程,目前还无法探究,或者说无法在实验室重现,地底动辄数千度的高温,数千甚至上百万个大气压的环境,以人类现有的设备无法完全模拟,因此批量生产石油的研究周期估计与可控核聚变研发周期相近。

    自然界中本身存在诸多的细菌,这些细菌可以在非常极端的环境中良好的生存,细菌本身具有非常快速的代谢周期和极其迅速的增值速度,且细菌的自然选择过程要远远比高等生物迅速,因此利用细菌这一特性,在千年前人类就已经可以通过酵母菌和醋酸杆菌酿酒和酿醋(生产乙醇和乙酸),而目前已经可以通过给大肠杆菌植入含有胰岛素dna片段的质粒的方式人工合成胰岛素。

    曾经有人设想以乙醇代替石油,一方面是乙醇同样可燃,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乙醇可再生——现已有技术可以通过专门培养的菌种以细胞呼吸的方式将纤维素等诸多糖类转化为乙醇,再通过蒸馏的方式将乙醇分离而进一步提纯。

    但乙醇本身热值不高,且其分子中含有氧,这两点成为了限制乙醇运用的关键所在。

    乙醇在进入内燃机与空气混合后产生的微型爆炸强度远远低于烷烃,因此其产生的推力远不及石油,而且乙醇分子燃烧产生的水远多于烷烃燃烧所产生的水,而水过多时会使发动机故障,因此只使用乙醇的发动机造价也很高。但为了延长现有石油的使用年限,有的地方已经推出了乙醇汽油这一替代品,即在汽油中混入一定量的乙醇,虽然会使汽车的动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但是现在由于交通问题基本上不需要车辆拥有很高的动力,而乙醇汽油已经足以让一般的车辆在市区毫无压力的行驶了。

    当然,乙醇汽油只是权宜之计。

    李羽清所要做的,就是通过基因设计,将一段可以产生多碳烷烃的基因链与质粒或是细菌病毒dna拼合在一起,而后以特殊的技术手段导入到如大肠杆菌等非常容易培养的细菌内,而后通过培养基的染色筛选,确定能产生烷烃的菌种加以培养和进一步提产筛查。

    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步骤就是基因设计和目标细菌的选择。

    李羽清不是上帝,他也无法直接设计出一种能够合成多碳烷烃的dna序列,而这,就需要到世界各地最极端的自然环境或是任何有可能出现此类菌种的地方进行细菌采样,带回总部后进行筛选,找出能够合成多碳烷烃的细菌,而后通过基因组测序和不断的实验测试,选择出产量最高且副产物影响最小的一段dna片段,而后通过与其他产烷烃细菌的产烷烃dna片段进行比对,找出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