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马利翁效应,亦称“期待效应”。
简单来说,就是指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和暗示,从而逐渐改变自己,不断向别人所“期待”的那个方向靠拢即便那个“别人”只是无心之举。
以当下的场景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
当班里的所有人都把唐小棉当成是一名学霸c并告诉她,经过科学测验,她的智商是班里最高的。
那么,唐小棉就会下意识的提升自我价值,变得自信c自尊,获得一个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同学们所期待的名“学霸”该有的表现,避免让所有人失望。
若是将此情况反转一下,在班里选出几个人贴上高智商学霸的标签,而唐小棉并不在此列。
那么,唐小棉很可能就会把自己看成一个不如那几名“学霸”的普通人,不断在心里给自己施加暗示,然后甘于平庸,认为自己只能做到那一步,不可能比那些学霸做的更好,最终把自己变成所有人所“期待”的那个平凡人。
事实上,唐小棉确实是一个普通人,但她的实力肯定不止于此。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她扔到楼上的重点班,把她当一名尖子生对待。
虽然最终可能因为智商上的差距无法排在班级前列,但成绩肯定会比现在好上许多。
唐小棉现在缺少的,或许就是来自于他人的积极“暗示”。
魏榆这两天在研究如何制定学习计划时,无意中发现了皮格马利翁效应,随后便开始省视自己有没有无意中给唐小棉带去一些暗示。
答案自然是有的。
光是几句“天才”就已经区分了两个人的智商水平,更别说他这段时间成绩快速提升给唐小棉带去的心理暗示。
不过在思考过后,魏榆发现这也并非全是坏处,只要在随后的日子里用对方法,最终一些看似负面的行为或许也会获得正面的效果。
当然,从现在开始,他就有必要减少一些负面上的暗示了
“既然看了这书会影响物理,那你为什么还要看?”唐小棉问道。
“我就是随便看一些和高中知识无关的内容啊!哪像你,学什么都那么认真,估计拿到一本书就会不管不顾的全看一遍,然后影响了物理成绩到头来还要怪我。”魏榆立马就开启了吹捧模式。
他可不想继续让唐小棉认为他是不可跨越的高山,所以一些学霸行为他都会用插科打诨的方式淡化过去。
“哪有你说的那么夸张!”唐小棉偏头笑了笑,微顿一秒,又道,“而且我对电路什么的根本就不感兴趣,不可能会看完的。”
“这就对了,好学生不该看这些”魏榆点点头,微顿一秒,又连忙补充道,“我只是随便看看,不算看的,我还是好学生!”
“是是是,你没看,你还是好学生~”唐小棉笑得很开心。
下午的体育课,魏榆将《电路原理》揣入怀中后便兴冲冲的跑去上课了。
高二的体育课,还不至于出现被其他老师强行霸占的情况;而且魏榆他们班的体育老师也颇为强势,即便那天刚好赶上下雨,体育老师宁愿自己跑到教室让学生们自习,也不愿将那节课让给其他老师。
做了热身运动,跑完三圈,接下来照例是自由活动。
魏榆找了一个高台的位置,坐在台阶上看了眼下方的篮球场,随后拿出《电路原理》继续研读。
从理论上来说,研究这些理论对他最终组装电脑不会有太大的帮助。
因为他目前最需要的是组装而不是制造。
尽管电脑被分为了一个个十分细小的元件,但实际上,那些元件终究是成品,不需要魏榆再去加工。
如果摆在他面前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