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章 吴家渡云游(第1/2页)  走过袁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018年2月4日,立春节气。

    冬日的清晨,阳光明媚。我透过落地玻璃向窗外望去。街道旁,房顶上,几天前下的雪在背阳处还倔强地存在着,似乎有意要给我点颜色看看。远处惠山顶上的电视塔指向无垠的天空,几十年如一日,静静地矗立着。一朵不知从何处飘来的白云正悠闲地浮在空中。山脊向东弯延,过了头茅峰,东边低矮的小山丘便是锡山。我们的中专母校就坐落在锡山南麓。校园里曾经有我枕着运河水,伴着凄婉的“二泉映月”,入梦四年的青春岁月。“有必要去看看。即使我已经知道学校早于拆迁。校址已被住宅楼覆盖,依旧希翼着能找寻到一些当年熟悉的痕迹”。阿倡赞同了我的想法。

    我们走出酒店大门。街道上一阵清冽的寒风迎面吹来,和酒店内形成了激烈的温差。我不由的扣紧了大衣,将包斜挎在肩上,把双手揣进裤兜。

    我们沿着梁溪路的人行道向东走去。道路两侧昨天融化的雪水已经结冰。我们小心的避着冰面,防止被滑倒。无锡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欢迎着我们。

    青祁高架桥与梁溪路垂直交叉。架在河埒口老街上,通过隧道穿过惠山,一路向北。高架上疾驰而过的汽车不会知道在它们车轮碾过的桥下,曾经有一条穿行于无锡市区的10路公交车环线,连接着火车站和我们学校。

    穿过高架桥,在梁溪路北面,先映入眼帘的一幢白色圆形建筑,证券交易所的牌子挂得高大而醒目。也许今天是星期天,交易所外门可罗雀,今年的股市行情和这天气一样寒冷。大门口,一人试图用手中铁锹拍碎墙角冻硬的残雪。冬日的阳光苍白无力照着路面,要晒化积雪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这幢圆形建筑在我们读书时还是太湖工人文化宫。里面有录像厅,台球房,溜冰场。这里曾经是我们周末挥霍青春的地方。在溜冰场上,我有勇气第一次牵着女生的手,忘情地乘着溜冰鞋的翅膀,在溜冰池内飞翔。直到终曲响起,松手之后,发觉手心已被汗水湿透。第一次总教人难忘。

    文化宫往东,孙将路与梁溪路交汇处,路口竖立着一块地铁大王基站的牌子。大王基这个地名,当年书信往来中信封上千百次被提及的字眼,今天见到很是亲切。

    孙将路北面是海鹰企业大门。同学芳芳毕业后骄傲地成为企业的一名员工,如今已经在此工作了二十五年。

    走过孙将路口,围墙内就是学校的原校址。以北门为界东部的楼房已建成,业主也已经入住。西边塔吊矗立,脚手架包裹着楼面,显然房子还未完工。这里曾经有我一张三尺宽的木板床卧榻四年,有我朝夕相伴四年的兄弟姐妹。总想着不去计较成本,走进阅府温暖如春的售楼接待处,热情的售楼小姐就能够为我找回当年的一席之地。我何日会来?

    学校北门荡然无存,通道也被绿化覆盖。

    记得读书时,校北门时常关闭。我们拿着饭碗,挤过围墙立柱与栏杆间的空隙,只为去对面的华晶电子食堂改善下伙食。撑着滚圆的肚皮回校,栏杆间隙已挤不过,只能翻墙而过。而今恐怕已无法徒手翻越这小区的围墙。围墙外绿化带的廊道也已经拆除,再也找不到一丝历史的残存。又被一堵高冷的围墙挡在外面,多少有些嘘唏,有些感慨,有些无奈。

    我呼吁学校考虑在校址东北角的梁溪路边竖一块‘百年树人—无锡电校校址’纪念碑。给万千无锡电校毕业生留一个念想。如果竖碑需要校友捐款,我必定第一个响应。

    我们沿着围墙向东走,已到梁溪路拐弯处,路尽头一块‘梁溪路’路牌让我眼前一亮。赶紧拿出手机,将它取进相框。马路北面是华晶电子的大门,如今企业易名为华润微电子。拍照发微信朋友圈。同学老林留言:华晶报社编辑部就在大门内白色4层楼房的二楼,当年他和阿沈常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