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兴四年七月初一,闵朝皇帝闵炎在摄政王闵锐的主持之下,接受四方朝贺,完成了自己的冠礼,即便是北部萨胡,也派来了使者前来祝贺。冠礼闭幕后七日,京城之内一系列庆祝活动也陆续结束。宫中传来消息,皇帝正式宣布亲政,沐亲王闵锐也奉命即将迁出京城,回到封地鲁州。
于是从冠礼闭幕后第八日起,长安皇城居民每日都能见到一辆辆挂着沐亲王府令旗的马车陆陆续续从朱雀街自安定门出城而去。而此时的皇宫之中,位于勤政殿左侧的尚书台值房内,丞相李斯正端坐在最内侧的太师椅上,手上拿着一支朱笔,头也不抬的边批阅着桌前堆放的一摞摞待处理奏折,同时对着桌前分列两行而坐的文武官员说道“今日坐在这里的各位都是各部堂官,皇上与沐亲王昨日共同召见我等。吩咐近些时日,朝中大小事务都由我等共同商议后拿出一致的意见后交由太后决定再行处置。至于皇上与王爷微服出宫后去哪里,干些什么,什么时候回来,这些是我等不该知道的,我等也不该问。等过些日子,你们各部诸多官员问起缘由来,身为堂官,我想你们都该知道怎么处理,我就不再啰嗦了。明白了吗?”“回丞相,我等明白。”“明白后就下去处理公事吧,我这里还有事情要忙”李斯继续低头批改着公文,摆摆手说道。等诸官员退出值房后,李斯放下笔,抬头望着窗外的重重宫闱,口中不易察觉的叹了一口气。
过雁村,见名知意,以常有大雁飞过而得名。位于长安城以西一百六十公里的泾河北岸,民风淳朴,村中有一鸿雁学堂,取名鸿鹄高志之意,由村中乡贤集资而建,专供村中童子学习之所。近年来,学堂学子金榜题名之者常有,导致鸿雁学堂之名大盛,常有临村,甚至临县学子慕名前来求学。治兴四年七月初十,还有两个月,便是当今皇上亲政后的第一次秋闱大考,恰逢新皇亲政,按照惯例,每逢国家省点,若正逢会试,定是要增加录取名额的,不过是名额多少罢了。因此,近段时间,鸿雁学堂之内,学子人数明显增多。
这日,因昨夜家中有客来访,司马博应父亲司马卓之命陪客直到午夜。等到早上府中书童前来伺候洗漱更衣时,司马博才意识到今天学堂要举行会文比赛,学堂夫子邀请了县学最具盛名的三位先生一起对童生们的文章进行点评排名,如果在这次排名中能够获得名次,足可以让司马博吐气扬眉,扬名于乡梓了。来不及多想,司马博在书童的伺候下飞也似的洗漱打扮完毕,匆匆用完早饭,便快步向学堂方向跑去,等到的学堂近前,司马博看到学堂里里外外已经黑压压一片全都是人,来自临近各村的学子全部在学堂外席地而坐,看热闹的人则在离学堂更远的地方站成一圈。
司马博向看热闹的人群中看了一眼,意外发现有三个人瞧着面生,其中一名中年人约四五十岁年纪,身着蓝色劲装,左手拇指上戴着一个碧色玉扳指,身材挺直壮硕,面容威严,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样,旁边一名少年,身材却是瘦弱些,面目清秀,穿着一身白色长袍,气质雍容华贵,年岁约莫与司马博年级相仿,十六七岁模样,一双眼睛却是好奇的向学堂内外看来看去,司马博想着应是哪家达官贵人家出来散心的公子哥,家父常言外出走动要多与人交际,这位公子哥看上去面善得很,等会考完若是这公子哥仍在,说不得要上去与他亲近亲近。司马博想着这些,眼睛不由的向公子哥右边看去,这一看不得了,却是让司马博感觉胸口突然被什么堵住了一样说不出的呼吸困难,却见一位身着白色素服的美人俏生生的站立一旁,只见这位美人,不动声色时犹如邻家少女,气质如兰,娇羞可人,说笑时却又变得风情万种,仪态万千。一身素服搭配着如瀑长发间垂下的金色长带,衬得这位素衣女子更加的仪态撩人。
司马博的全部精神都被这位女子吸引了过去,眼睛犹如被磁铁吸住了般挪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