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6章 【66】 国公、大公、阳侯、山侯、水侯(第1/2页)  皇帝我来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时光如梭,岁月如酒,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功勋家族出现了,一辈一辈的下去,祖先留下的荫勋还在,这样的人数也是越来越多,一直到形成了一股很大的势力,后来人们称之为公族。

    在遥远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伊始,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几百年的传承,朝中的大臣几乎都是同姓贵族,鲁国有三桓之难,孔子在鲁国为政最难的事情就是平三桓;吴起在楚国变法,面对的是一氏四姓的危难;商君在秦中兴法,最后也是被公族贵族迫害致死。多少个朝代也是最终丧于公族之手,主上孱弱,愚笨,其他族群就此趁虚而入,最后江山易主。似乎,这样的上层之间的变革却是对百姓最好的,上层之间你死我活的厮杀,对于下层的百姓来讲,影响最小。

    大宋国现在的公族势力还不是很强大,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内部不团结。不仅仅是有文官,武官的党派之争,还有言官自成一派,甚至这些官员中间还存在的小团体。党派之争本来就是无可厚非的,历朝历代都是存在着,圣明的君主也是没有办法调和由地域和官署本身带来的亲近与疏远,甚至有些君主还乐见其成,这样才能够做到平衡各方的势力,搞好自己手中的权利呢。

    自汉高祖开始,就没有异姓王,除却刘姓,非大功不可封侯,其实黄卫最喜欢的还是霍去病的侯爵,冠军侯。汉代一朝,最后也是形成定制,知道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的唐朝,开始有了异姓诸王,中兴唐朝的国之名将,郭子仪就是被封为郡王的爵位。明朝,异姓获得爵位的少,获得的也都是世袭罔替,皇帝在,爵位就一直传承下去。就像沐英的后代在云南待了有二百多年,南明时期,掌管云南的都是沐国公的后代。金庸小说里面的沐王府也就是由此间来的吧。有清一代,汉人几乎没有获得爵位的机会,满人和蒙古人的爵位也都是按照他们部落的叫法叫的,贝勒,贝子之类。后来,晚清时期,才有的李鸿章和曾国藩等人的一等侯爵。

    黄卫思索了各朝代的爵位一项,也是有了些自己的看法。按照晚晴时期的一等侯这样的叫法,一直叫到二十几等似乎有些不妥。异姓王的头也是开不得的,大宋国比不上盛世唐朝,没有天可汗的豪气,只有像汉高祖学习,废除异姓王的举动。于是,思前想后,黄卫也是有了一些想法,然后就是付诸行动了。

    皇族爵位有三等,亲王c国王和郡王;公族爵位却是有五等,分别是:国公c大公c阳侯c山侯c水侯。看起来名称上面没有什么不妥,只是有些肆意为之,就算是大臣们不在意头顶上面的封号,皇上本身还是比较在意的。

    公族的爵位和皇族的爵位不同,皇族的爵位不允许世袭,但是公族的爵位却是允许世袭罔替的。就像是明朝一代,无论是公侯伯子男五爵之位,都是世袭下去。这样的一个制度也是激励大宋民众,为国效力,不遗余力。有了这些异姓的贵族,大宋国也是更加能够稳定下去。贵族本身就是很容易出问题的,只要有荣华富贵可以享受还可以传给后代子孙,又是何必冒险去造反呢!

    国公的称号,很早之前就是存在了,隋朝的建立者文帝的祖上就是随国公,唐高祖李渊祖上也是唐国公。瓦岗寨的老大李密,他的父亲就是隋朝的蒲山公,后来投降唐王,也是被封为邢国公。大家耳熟能详的秦王李世民的手下最后功成名就,获封的都是国公的爵位。在黄卫的想象中,国公都是一些须发皆白的老者,曾经为了帝国征战沙场数十载,或是兢兢业业,为了政务辛辛苦苦几十年。这样的老者,才称得上是国公,才能够得到大家的爱戴和百姓的认可,国公爵位正好是彰显他们一生的功绩。

    满朝文武,能够获得国公爵位的也就只有两人了,文臣之首甘经纶和武将第一人常彭祖。朝中的大小政务,甘经纶都是参与处理,几十年如一日,现今年龄刚到六十,就已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