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0.所思(第1/3页)  扶龙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所思

    穆州春城,国公府。

    宋清年过六旬,乃是当代的安国公,身下有四子尽皆任命于朝廷。长子宋鉴拜于朝廷中枢官拜吏部侍郎,素有威望。二子宋融于叙州绵竹任都护,三子宋骁少而从文,任朝中长史令,负责年纪编纂。

    而最小的儿子宋珏也是他最小的儿子,却是现在最为出众的一个,大炎王朝国难之际,朝无良将兵马困顿,现在竟然是靠着自己的儿子独挑大梁,可谓可叹!

    宋清心中钟爱幼子,少年时曾送入齐鲁之地的儒坊理堂去游学,十四岁成学而归,投入军中,竟然成就万人敌,南蛮听闻宋珏之名而胆寒,宋珏的才华更是得到了体现,他性格开阔,多结良友,投效之人众多,更有言称宋珏心智过人,乃是兵家大才,十万大军排兵布阵可精入尉官,驱使自如调度妙不可言!

    只可惜他出身微寒,不是正妻之子,也不是侧室出身,而是自己与一位小婢所生,所以按照祖制无法承袭公爵,时常令宋清万分难受无法介怀。

    宋清奉命驻守南疆,手掌兵符,手下兵马十一万,虽然名义上依然是穆州军队,但是从根本上很多朝臣认为这和当年的孙昭并无区别。南疆蛮族之祸日久,穆州叙州两地共有屯兵二十六万,而半数几乎都在宋家手里,已然是远超公侯所有私兵之数,也难怪也会引人猜忌。

    宋清今日独坐书房,正在看□□家的养生经典,正在这时门外有仆人禀报道:“国公爷!朝廷有书信来到。”

    宋清嗯了一声命人把书信带了进来,便退出了下人,准备拆看。

    待到拆开一看,竟然是两封信,一封是朝廷的讨贼诏文,下命拓印分发,下边还压着王印。而另一封却是耐人寻味,乃是太尉荀或的手书。

    扯开信封一看,书信上写道:

    宋兄见信如唔!国公镇守南疆劳苦功高,今去信打扰实在当罪,但有一事心中隐忧而反复,如鲠在喉不明而不安。

    国公少子宋珏奉命镇守襄樊,除敌报国,乃天下楷模世所敬仰,少将军英武非凡以上书朝廷请求决一死战。荀或不敢兼私不言,荆门守军新旧个半,一举决战胜负之数不敢擅言。荀或愚钝不知少将军良谋故而寝食难安。特来书信相告,请将军督军备战,以防荆门有失!

    另一心腹之事相告,少将军若是承天之气摒除北敌,恐有孙昭之前影缠身,将有祸事加身,荀或不才已在圣驾之前以命作保,奈何揣度朝局未必尽如所料,若是狄戎尽退,请加危难于穆州,则内外呼应,少将军无忧!如此而不寒天下公心。

    荀或顿首拜上!

    宋清微微皱眉,没有说话。心中的意思十分明确,他吃不准朝廷的心思,让他无论如何都要备军待战,若儿子输了就准备挥师北上勤王。若是战胜了恐怕是荀或感觉出了圣上对宋珏的戒备,担心有谋害的意思,心中不忍,故而让自己造势相胁。

    唉!宋清一声叹气,朝政之浑浊竟然是如此了吗?看来孙昭的阴影是皇帝的心病,这几年这个皇帝开始致力于削弱诸位王公的兵权,始终是因为孙昭大将军的那一抹挥之不去的阴影。他害怕军队对朝廷失去忠心,害怕出现一个听调不听宣的国中之国。

    而安国公宋家怕也是步上了权臣的后路,前几年朝廷派遣了一名武将任职穆州兵马节度使,要知道自先帝起这穆州就是宋家节制兵权的,此时毫不避讳的塞进一根刺儿来,不就是摆明了不相信宋家了吗?

    可饶是如此,国公府还是安然接受了,而后这几年又以重用的名义招走了自己的长子和三子于朝廷任职,二子虽然于叙州虽是兵马官员,却是受了朝廷多方节制。

    而幼子宋珏,此刻还在为朝廷卖命,却已经被暗自盯上了,恐怕也是防着一手的意思吧!

    他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