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5章 李显回京(第1/2页)  大唐公主的小驸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诸事已成,沈三问派出了手中的信件。

    李显看到信中所说自然会着急回京,还有他安排的人在一旁分析推波助澜,传达沈三问愿意助他回京的意思。

    李显不懂的皇帝的心思,公主和沈三问懂,所以安排他回京易如反掌。

    至于回京后,李显应该被摆放在什么位置,就是陛下该操心的了。

    以往房州与京城的通讯虽未被阻隔,但是卢陵王和百官都怕会错圣意,不敢冒风险。这次公主准备了行文,送达后李显便急忙誊写,送至京城。

    此事,越过了武三思,在李裹儿被武延秀“欺负”的时候,武三思一言不发,李显心中记恨,对照顾李裹儿的太平公主夫妇则是感激,当然,他也不可能因为这份感激就放弃他自己的利益。

    等到武三思察觉武皇的态度变化,已经无力阻止。

    武皇收到李显第三份条理清晰,深刻反省的家信,下了召他回京的诏书。不管他是否真的能理解她的苦心,只要他肯认错,他永远还是她的好儿子。

    洛阳不是长安,旧时效忠李显的大臣许多也已经不再身居高位,虽然朝廷永远没办法摒除派系之别,但是已不是他能左右的。所以,武皇心里也很放心。

    收到诏书的那一刻李显泪如雨下,他等了这一刻好多年,没想到皇妹的几封书信就能轻易做到。他仔细阅读分析过行文,那是他一辈子不可能认可的道理,不过为了权利,为了妻子女儿,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他的人生,总是在不断地妥协。

    他的悲痛,也永远没人能够理解。

    对于武旦,沈三问可以适当提点,但是对于李显,他真的是爱莫能助。

    若没想着去抗争,便无所谓妥协,无欲无求,便事事顺心。

    当然,没有人能做到这样。

    沈三问想说的其实是,李显若不是在不适当的时机追求绝对的皇权自由,不至于有今天。那个时候,沈三问能做什么,劝一个皇帝去提防他的母亲吗?

    李显也不可能听得进去,时至今日,同样如此。

    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想守护的东西,李显从来没有将江山作为责任,他最在乎的也不是皇权,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替别人度量幸福的标准,不仅仅是自以为是,还是极度的愚蠢。

    这是沈三问很早就明白的道理,所以他听之任之。李显有今天,都是他自己求来的。

    现在接李显回京,也是成全他要的幸福。

    这,也是沈三问能一直办事顺利的根本原因。

    他所求的从来都是大多数人的诉求,即使不是,他也会想尽办法创造诉求。

    李显是武皇长子,曾今的皇帝,身份高贵,履历清白,所以,接待他回京的阵仗不小。再次踏入权力场,李显也有一丝期待。

    武皇多年没见他,本想召他入宫陪伴一段时间,却被张氏兄弟给劝住,理由是非储君留宿宫闱容易引人猜想,武皇纳谏。

    其实只是担心亲子进宫影响二人地位,也希望能在他进宫之前结交卢陵王,找个稳妥的靠山。

    不过,武皇哪里会允许这种事发生。内宫中的人动了歪脑筋,外宫的人哪里会安分。自从张昌宗二人在李显之事上发声,便被隔绝在有李显出席的诸事之外。上官婉儿也受到了更大的器重,用以打压他们。

    二兄弟自然是明白武皇的意思,绝口不提卢陵王的事。本以为卢陵王回京,陛下便不会常年枯做佛像之下,他们也不用听着佛经度日。

    不过,梦想破灭。

    武皇求佛不拜,更喜欢靠自己的双手实现心愿,若是佛祖有灵,未必会保佑。

    卢陵王在朝臣堆里刷了几次脸,立刻不少人前来投诚。这些年他稳重了许多,脸上也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