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 百日筑基(第5/6页)  最强玄学道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过去心不可存,现在心不可有,未来心不可起。汝今三心未了,一念不纯,焉能悟道?”

    正如黄元吉真人直白点破:“一事,不必夫妻,即此一念之动,真精已不守舍,如走丹一般。”

    人体的一切机能,都是在静极状态下恢复的,万物也从静中生长,这就是老子所言:“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但是,要知道静须在动之后,否则这个静就不是静,而是枯、滞、死,也就是老子所言:动者,静之基。所以,切不可只打坐而不运动。筑基须动静双修。动以强体,静以安禅。只知静坐修禅,不知习武强身,坐禅既久,体羸病生,病体何能载道,体弱常遭魔侵,此即前人所言“静坐孤修气转枯”。民国虚云法师曾出定后大病一场,几乎丧命。南怀瑾先生谈过一位朋友入定后进入中阴险些投胎为猪。这是背了造化炉静坐枯修的弊端。要知道,动则生阳,不动则气血凝滞,身体阳气不足,进入迷定。迷定久住,容易坐化,大家以为证道,实乃阴气太重,神识已迷,不能归体而亡。有的在定中能出阴神,因阳气不足,不能化阴,故而能感阴邪外魔,堕入魔道,有的人在中阴,即刻感缘投胎。人在迷定之中不能出定,打坐气血凝固而亡,偶有出定者,也要大病一场。习武乃生阳健体之道,体不健,阳不生,则难入定,偶尔入定,也在迷定,人在迷定,阴气更浓,离道远矣。如此,阳气盛而阴气化,阴气得化则禅悦生,元气长,丹田火炽,万孔生春,周身阳和,如沐春风,遍体美快,无以言喻。故王重阳祖师的训导如下:“凡有动作,不可过努,过劳则损气,不可不动,不动则气血凝滞,须要动静得其中,然后可以守常安分。”吕洞宾祖师也同训言:“昼动机也,万物皆动,而我亦动之,夜静机也,万物皆静,而我亦静之。一动一静,与物消长,此天地自然之气机,生生不息之道也。世人每多俾昼作夜,以夜继日,是违天地自然之气机,大悖乎生人之理,自绝乎化育之能矣。故昼而兴,夜而宁,固而精,养而神,与物无竞,寡欲清心,能知静摄,可冀长生。”

    筑基还有一个要点尤其要关注,这就是所谓千古丹经传丹道不传的火候。有人长期打坐内视下丹田,结果得了性病,有人长期打坐内视上丹田,后来得了高血压甚至脑溢血突发死亡,更有人运河车周天走火入魔,这是火候不对所致。火候就是意念,真火才能用于练功,凡火只会焚烧精血。什么是真火呢?黄元吉真人直白道出:“迫切之心即属凡火,不惟无益,且有焚身之患。所谓不疾不徐,勿忘勿助,斯为天然真火。诸子勿求速效。须知急成者非大器,躁进者无大功。故曰:凝其神,柔其意。盖神不凝,则丹不聚;意不柔,则火不纯,火不纯,而丹亦难成也。要必本于谦和退让,稍有自矜自强之心,小则倾丹,大则殒命。故曰:“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学者须知,未得丹时,以虚静之心恃之;既得丹后,以柔和之意养之——慎勿多思多虑,自大自强。此为要诀中之要诀,学者知之!否则满腔杂妄,道将何存?如此而炼,是瞎炼也。一片刚强,虽得犹丧;如此而修,是盲修也。”搬运河车走火入魔,就在于心意急切,邪火烧精。《唱道真言》中亦同训火候:“就是火候,也要平平常常,有心无心,勿忘勿助,听其自己运用,水到渠成,薪多肉烂。分寸铢两之说,大足误人。此矜夸自玄之辈,作此议论,迷乱学者,以为炼丹乃至难之事,舍我莫知!呜呼,吾尝阅丹经图籍,都说火候必有秘传,心心相授,孰知至庸且易,平淡无奇者乎?吾以子好道,故以一言点破,传之世间,命不知学者省却多少心思!”。总结而言,筑基之真火,关键在守窍练功之意念“不疾不徐,勿忘勿助,似守非守,有意无意”。不只是做功夫的心力要淡,做任何事,心力都要淡,要自然,守柔,否则就是“心牵于事,火动其中,必摇其精”,故老君想尔戒中的上品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