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自然是指礼仪,日常的礼节陈多都已经学过了,至于上升到家国社稷的礼,冯乐日常讲到的时候也会提起,日后《礼记》《仪礼》之类的书籍也是必读的,只是陈多还没有学到那个程度。乐是指音乐,这个时代的文人不懂音律也是不行的。
这也简单,冯乐自己就可以教陈多,他以乐为名,对音乐比对文学反倒要更精通一些。乐器之中他最擅长琴,琴有九德,是君子之器,正德的象征,也正合陈多学习。射自然是指射箭,古时候的文人可不是只会做做学问写写文章的,必要的时候也能提起弓箭上战场,如今却不同了。不过现今的文人除非像冯乐这样先天不足的,也不会像后世的文人一样手无缚鸡之力,“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说法现在还没出现呢。在冯乐他们的这个时代,射不再单指射箭,而是指的一切武艺,君子在学文的同时也要习武强身健体,遇事也有自保之力。
御本来是指驾车,在这个时代,也指骑马。冯乐想着陈多一个哥儿学驾车不太适合,学骑马正好。
实际上,射御两项,冯乐以前也是没有接触的,现在他身体好了,正好可以和陈多一起学。
至于书和数,一个是陈多正在学习的,一个是他将来总会学到的,暂时不用多考虑。
觉得自己的想法真棒,冯乐顿时心情舒畅,丝毫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然而他想出来的“逸”不还是学习吗?但冯乐是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因为他自己是热爱学习的人,学一种东西他有时也会觉得枯燥,和别的东西搭配起来有一些变化,他就觉得人生很美好了。所幸陈多是真正吃过苦的人,他现在的生活对蜜罐里长大的孩子可能会觉得无聊,可能会觉得太累,但陈多却只觉得幸福。想想看吧,曲家村有多少有机会读书识字的哥儿?一个都没有!这个时代虽然不禁止哥儿念书,也没什么“无才便是德”的说法,但哥儿念书识字到底不是主流。
陈家的条件虽然不错,但陈家唯一一个有机会接触书本的只有陈堪,可惜陈堪被宠惯了,根本不珍惜这样的机会。至于陈若,虽然受宠,陈家两老却也从来没想过让他念书,对他们来说陈若只需要等着嫁个好人家就行了。
回到华榆院,冯乐便兴致勃勃地让人去库房把他刚刚学琴的时候用的那把“曲夏”找出来。“曲夏”虽然不是什么名琴,却绝对是一把好琴,非常适合初学者,是冯乐刚开始学琴的时候冯老爷特意淘弄来的。虽然已经很久没用了,但知道冯乐喜欢,下人收藏地也很仔细,定期还会检查,所以保存得很好。看着许久未见的“曲夏”,冯乐怀念地抚摸着琴身,似乎是想起了小时候的事情。过了一会儿,他才对陈多说道:“每次弹琴之前,须先调音。我先教你怎么调音,以你的天分,应该很快就能学会的。”
这个时代是没有调音器这种东西的,音准不准,只能靠耳朵听,但陈多记忆力好啊!
本来初学者其实是很难把握音准的,声音这种东西想要记得准确并不容易,除非是有一定乐理基础的人。然而陈多记忆力好,所以对此冯乐是一点都不担心。第一次调音,冯乐没有让陈多动手,而是一边自己动手调音,一边给陈多讲解方法,然后让陈多记住每一根琴弦的音准。调好音,冯乐又教了陈多摆琴的位置,弹琴时的姿势,如何阅读减字谱,之后才是教他最基本的指法。等陈多学会了指法,冯乐给他弹奏了一曲作为收尾。
冯乐对陈多虽然很用心,但是浪漫什么的,他才不懂呢。他弹奏这一曲,一是因为许久没弹琴了,今天也有这个心情;二是因为希望激发陈多学琴的兴趣,这个时代的文人可不是只要学问好就行了,琴棋书画得样样精通啊,不说达道非常高的水平,至少都得会。而冯乐一向认为,兴趣才是最好的先生。
需要学习的东西多了,冯乐便对两人接下去的时间重新做了规划,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