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6.祭祀(第1/3页)  农门一哥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家的事情说开了之后,这段时间冯家居然风平浪静, 也不知道是不是冯墨雪跟冯书以及刘氏说了什么, 这两人似乎也真的放弃了夺嫡的打算,并没有继续作妖, 冯书和樊陌忙于准备搬家的事情。冯初然的抓周礼结束之后, 也没见庶出那边有什么动作, 陈多一直有些紧张的神经也彻底放松了下来, 如今更是整个人都懒洋洋不想动了。若非冯乐一直遵照徐大夫的嘱咐, 不时要求陈多活动活动, 他恐怕吃饭都不乐意走出卧房。

    眨眼间正月就过去了, 进入二月份,也依然是春寒料峭,不过陈多总觉得热。

    二月初四日,一个在普通人看来没什么特别的日子, 在仪化真人的推算中却是今年一整年最适合大安县祭祀的日子。祭祀的习俗古来有之,而且各地有所不同, 但大型的祭祀向来是天子的专属, 直到先帝打破了这个惯例。说起先帝, 这也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登基之前,他是八皇子,也是当时主君所出唯一的嫡子。

    先帝十四岁的时候, 那时的主君崩逝, 先帝也在同年被封为太子。先帝二十四岁的时候, 就从驾崩的父亲手中接过了皇位, 开始了他纵横捭阖的一生。和今上一样,先帝同样文武双全,对外抗击强敌,对内修明吏治。若时间定格在他不惑之年,恐怕史官对先帝的评价要高上许多,然而过了四十岁这个分水岭后先帝迷上了玄学。

    信奉黄老之道本也没什么,像冯老夫人,现在对仪化真人也是笃信不疑,但从来没有因为对玄学的信仰而影响到冯家的发展。先帝却不同,也不知道是本身性格的原因,还是信任的道士心术不正的缘故。先帝渐渐将朝政置之不理,整天沉迷于炼丹祭神之事,俨然一副治理国家只需要祭祀神明即可的样子。

    而且先帝不止自己喜欢祭祀神明,还要求下面的省州县各级官员每年也须举行一次祭祀神明的大典。祭神本来并不是什么坏事,人立足于天地之间,确实需要对冥冥之中的神明心怀敬畏。但举行祭祀大典就需要祭坛,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各地都必须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修建祭坛,这是祭祀神明的场所,方方面面都要是最好的。

    饶是以大周的富庶,对国力也是消耗巨大,更何况大周虽然富庶,却也有贫穷的地方。而在那些贫穷的地域,百姓想要吃饱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又哪里有余力去修建什么祭坛?若非有当时还是太子的今上各方调度,且勇武不输先帝,这大周还真不一定会出什么事情。总之先帝在位期间,各地的祭坛就都已经修建完成了。

    先帝驾崩今上登基之后,今上虽然改变了先帝的一些做法,但是祭坛既然已经建成了,而且这类建筑也不可能改做他用,那是神明的不敬,空着不用才是更大的浪费。所以今上干脆也延续了先帝要求各省州县每年必须择吉日礼拜四方神明的政令,而一直以来为大安县推算祭祀吉日的正是仪化真人。

    从前大安县的祭祀活动和陈多夫妻是没什么关系的,但今年冯乐考上了举人,按照要求拥有举人以上功名的学子必须随同县令一同参与祭祀大典,除非冯乐病得躺在床上起不来了,否则这类事情他是不能推的。大安县在整个大周算是富庶的,当初修建祭坛的时候,冯家牵头出了许多资财,有了冯家的这个姿态,其他几家也纷纷慷慨解囊。修建祭坛的钱财,各个世家几乎包圆了,于普通百姓倒是没有什么损害。

    所以冯乐对祭祀大典心里并没有什么抵触的情绪,让他担忧的是,陈多临盆就是这几天的事情了。

    虽说生孩子这种事情,冯乐一个汉子也帮不上陈多什么忙,但冯乐总觉得,这种时候他若是能在身边,对陈多来说至少也是个心里上的支撑。生孩子对哥儿来说历来是一件凶险的事情,说是半只脚踏进了鬼门关都不为过。陈多的怀相虽然一直都很好,冯乐也从来不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