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传家(第1/2页)  农家医女养成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是,祖父。”两个小萝卜头乖巧地点头应是。

    ”遥想当年,老祖宗们为了保存血脉也是想尽办法c历经艰辛。

    俗话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在异族统治时期,老祖宗辞官回乡,举家从饶州迁居这里。

    一是,这里山清水秀,老祖宗被这里的山水吸引了;二是,这里是圣陵所在地,老祖宗认为这里的灵气可以庇护子孙后代;三是,这里是一个避世的好地方,一个是这里地势平坦,有地可耕;另一个是这里三面环山,外人不好进来;再一个是西面有洣江和御祭古道连接外界,不会与世隔绝。

    再往前追溯,饶州的老祖也是从常州举家迁居过去的,当年的状元郎生两子,定国公和安国公,定国公为抗击北方民族阵亡,朝廷南下,安国公带着家人从北方逃至饶州。

    而常州霍氏又源于平阳霍氏,据传是大将军之后,大将军是否有后现如今已无证可考,加上大将军死后,霍氏一族也惨遭灭族,大将军一脉也基本断了,不过空穴不来风,为了生存,远走他乡c隐姓埋名是常有的事。

    还有一说是霍姓源于霍国,霍国原是平阳一带的一个诸侯国,国家灭亡后,后人因怀念故国就指国为姓,后来,由于战乱和朝代更替,很多霍姓族人迁出平阳,去往各地谋生c安居。

    这些事已经十分久远了,虽说无从考证,但做人要饮水思源,不要忘本,也不要做断子绝孙的事。”

    霍文山吃完一碗饭,霍锦成又给他盛了一碗,唐氏给曾氏和霍希媛也各盛了一碗饭,霍思瑞自己盛饭c夹菜。

    霍文山一边吃饭一边继续说道:

    “传家不易,既想保存血脉,又想子孙后代有个好前程就更不容易了,切忌急功吉利,那些世家,无一不是积累了无数代,荣华富贵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一代一代努力积累下去,这个家必然能兴旺发达。

    你曾祖父年少失怙,家里又没有地,只能靠寻些草药和打些野物换点银子,也因此学了点药理,和你曾祖母两人努力了一辈子,去世时攒下六亩良田c十两银子,以及村里的四间老屋,你祖父和叔祖父每人分得三亩良田c五两银子c两间屋子,如今,我们家和你三叔家能有这么些家产让一家人衣食无忧,还有余钱供子孙读书,也是经历了三代人的辛苦努力。

    古人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我们家不是富贵人家,也不是书香门第,我们要做的耕读传家和道德传家,这也是你曾祖父c祖父,还有我对这个家的期望。

    所谓‘耕读传家’,说的是既学做人又学谋生,做人是起首,谋生是根本,两者缺一不可,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

    你曾祖父c祖父c叔祖父都是饿过肚子的人,他们一辈子都在攒钱买地,我和你三叔虽没有饿过肚子却也是努力攒钱买地,只要勤俭持家,一家人就可以衣食无忧了,有饭吃才有精力去做其他的事,遇事也有退路,这就是所谓的‘进可攻,退可守’。

    从你曾祖父那辈以来家里就没有出过不肖子孙,一方面是人丁单薄c子孙好管教,另一方面也是你曾祖父母身体力行c言行一致的教育,再就是后代都能识字c读书c明理。

    而那些光种地不读书c光读书不谋生,以及光赚钱不重视家教的人家,日子不是年年一样就是越过越难过。“

    霍文山停顿了一下,吃了两口饭菜,接着说道:

    “所谓‘道德传家有三宝,家风家德与家道,一慈二俭三不争,与道同心可长保’。

    太上老君曰‘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