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明 新(第1/2页)  农家医女养成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春天的气候多变,生病的人也多,上午霍文山又被人接走了,这次是抬着轿子过来的。

    下午,霍希媛跟着唐氏和曾氏在霍希芸家做吃食,这次霍希媛又提出了新的美食——肉夹馍,而她也越来越知道怎么“发明”这些美食,好在不用说服大人们去卖这些新奇的东西。

    等霍思瑞散学回来,霍锦成和霍锦轩又带着他们四个的去放风筝了。

    第二天逢了圩,吃了午饭,大人们背着背篓带着孩子们上山采摘明前茶。

    自春分时节采完社前茶,过了近半个月,茶叶树上又满是茶叶,比春分还多些,大人们一人采满一大篓就早早回去了。

    十五日早上吃了早饭,送霍思瑞上学后,继续上山采茶,大伙齐心协力,到了中午,差不多未时两刻的样子,终于都采完了。

    收拢茶叶,霍锦成和霍锦轩担着箩筐走前面,女人们背着背篓带着孩子走中间,霍文山和霍文祥走后面,大伙赶回家做午饭,平日这个点都吃完午饭、洗完碗了。

    回去后,曾氏和唐氏就烧水发粉,做饭太慢了,一人煮碗米粉垫垫肚子,晚上再做饭菜。

    吃了米粉,稍作休息,就到了接霍思瑞散学的时间。

    这还是霍希媛第一次见家人这么辛苦的劳作,主要是这个时间节点有点尴尬。

    明前茶,顾名思义清明节前采制的茶,以寒食节采制的茶叶味道最好。

    寒食节又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和禁火节,一般是在清明节前一二天,故,明前茶又称火前茶。

    若在过去,寒食节是要连续三天禁烟火、吃冷食的,只是现在朝廷不再要求寒食节禁火,百姓们可自行选择禁还是不禁,像圣陵和寺庙的香火是不禁的。

    在霍家村,依然延续寒食节的习俗,但只在清明节前一天禁火,在清明节“请新火”,新火意味着新的一年新的开始。

    清明节前一天要禁火,就不能炒茶叶,茶叶又得当天采当天炒,所以不在这天采茶。

    也因为禁火,今天晚上要准备好一家人明天一天的食物和冷开水,还得洗澡、洗头发,所需时间较长,得早点赶回家准备。

    而且,清明节期间,在外劳作的村民们都会在太阳落山前赶回家,这也是昨天下午没采的很晚,又赶着今天上午采完的原因。

    昨天采制茶叶也很好,但因为上午逢圩,只能下午去采。

    茶叶不在清明节和节后采,是因为清明节上午要扫墓,村民们下午一般不上山,清明节后雨水多,影响茶叶的味道。

    春分时节,茶树上的茶叶都采摘完了,茶叶需要充分的时间生长,未到寒食节采制茶叶太嫩。

    因此,最好的采茶制茶时间是昨天和今天。

    并且,清明前采完茶,茶叶树经过清明时节的雨水滋润,又能长出新茶,等到谷雨时节又可以采了。

    当然,这都得看天气,若是清明节前下雨了,就只能清明后了。

    其实,也就普通人家有这么多忌讳,对于茶庄来说,茶叶的味道优先,要不然怎么有“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的说法。

    第二天一大早,吃了早饭,霍文山和霍锦成就赶了牛车,带着霍思瑞出门了。

    霍思瑞今天不放假,还得去书院,霍文山、霍文祥、霍锦成和霍锦轩四人去圣陵给圣祖上香。

    收拾好家里,曾氏、潘氏、唐氏和潘氏带着霍希望、霍希芸和霍思明去河边折柳枝。

    先去找霍秋兰她们,大伙沿着一条一米来宽的田埂向南边的河走去,远远的就听到河那传来的笑语声。

    村民们成群地聚集在河边,围着粗壮的柳树折柳枝、插柳枝、编柳环、荡秋千,十分热闹。

    大人和大人打着招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