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章 开宗明义(第1/4页)  愿得伊心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摘要

    27

    继说更生的自学成才之路,其实即是一条文学探索之路。他自小喜欢听寓言故事,上学后爱看白话小说,其中就包括四大古典名著,不过他真正崇拜的是中国现代文化旗手鲁迅先生,以至于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也许正是自小培养的性格以及受这些文化巨匠和书籍的影响,不知从何时始,他也爱上了文学,甚至也梦想当作家,并潜移默化地总想写一些东西。

    然而理想很远大,现实却严酷。万事开头难,起先他遇到的问题就是创作源头和创作方向在哪里?也即作品应该反映谁和为谁服务的问题可得搞清楚。不过,好在有一条定律,作品来源于生活,大概个人的遭遇往往决定文章的思路,于是顺乎自然地将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状态以及代言群众的抱怨和诉求当作了作品的主旨要务,由此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大都成了笔下的素材。

    只是这里务必涉及到一个歌颂与批评(主题)。显然歌颂是大流,是正统,但这类文章司空见惯,以至于见得多了而流于鄙俗,他也就不想去凑这份子;而恰恰批评又是冒“牛角尖”,是走冷门,是逆潮流而动,恐怕别人都不敢为,而他偏要逞能,这行得通吗?这对他无疑是个挑战和考验。

    可能“初生牛犊不畏虎”吧,他当初甚至都没想过后果,只认为自己执意要做的事情,也就义无反顾,无怨无悔。他开始用笔杆子抨击社会上一些不公c不平之事;乃至见到社会阴暗面和一切糜腐秽气c藏污纳垢的地方,都必然进行无情的揭露和鞭笞。而这时有一件事,正是首当其冲。

    他的首篇文章竟是揭露胡大头书记以权谋私,利用镇长之职,在桃花镇投股创办水泥厂,此举可是造成了相当范围的环境污染。他甚至将它与母亲的病情联系起来,认为水泥厂的雾霾就是造成母亲龚氏早逝的祸害。由此他在文章中开宗明义,满腔激愤,奋笔疾书。待完稿后又赶紧从旧杂志上抄到一个编辑部地址,满怀希望地将作品寄了出去。

    可接下来的情况怎样呢起初他很天真,以为当天投稿不出几日报社就会有反馈或回复,故而心中忐忑还激动了好多天。可左等右等,并没有等到寄望中的消息,倒是水泥厂的雾霾仍在漫天飘舞,也没有因为他的文章而消散或叫停。他也不知道出了什么差错于是尝试着又写,写完又投。当然,在写此一篇文章以及等待结果的过程中,不觉又经历许多事,而有些事又会触动他的心灵,让他又有灵感,于是彼此呼应,前后串联,他将许多事情都合并起来想,往往透过一些表面现象,而又发现更深刻的问题。这样他的素材也丰富了,而文章也愈写愈长c愈写愈多了。只是没有料到,写归写了,可投出去仍像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报社那边始终是没有回音,这让他热情过头,不觉被浇了一盆凉水。他开始产生了疑惑,可也无可奈何。他原本是个执著的人,并不会因为受点挫折而放弃,由此一如既往,励志不渝,经过一段时期,在他那狭窄的书房里,竟也堆积起很厚的一叠文稿。而他仍契而不舍地静坐文案,或而思考问题,或而笔耕不止

    他给自己的作品拟了一个大题目《见事论事》,副题:论当前社会多少人事有违常理甚至伤天害理!显然,他的文章最多反映的都是社会现实问题,有的甚至可说是负面问题

    28

    却说社会自改革开放,人们正欢呼新时代的到来,可总也觉得失去了什么。譬如前些年虽然物质生活匮乏,可风清气正,没有投机,没有贪腐,人心素洁,自得其乐。可如今,似乎一切不正之风都泛滥成灾,人性变得贪婪自私,互相失去了信任,尤其干群关系变得极其紧张。于是在这种大背影下,更生似乎就有得文章写了,有时甚至都顾不得去歌颂真善美,而连篇累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