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章:峰回路转(第1/3页)  耳神韩二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资中县是内陆小县,除了电站水厂砖厂水泥厂等,几乎没有任何别的企业。其实,只要看医保的报销就知道资中县的状况。农村医保,附近地级市都是两个档次,让农民自选。资中县只有一个最低档次,只要大病离开本地治疗,实际报销就只有百分之三十不到。

    这些年,资中县的财政收入几乎靠房地产撑着。一些一级建筑企业瞄准了四五线城市的潜力,都拥了进来。房价平时也就四千元一个平方,这些建筑单位进来后,经过各种炒作,两年时间,资中县房价就炒到了八千多元一个平方。

    房价炒得越高,政府税收也就更高,但政府的财政赤字却更多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需要开销的地方不断加大。

    城南方向,一过大桥往左边拐,就是武陵大道。改革开放后,这是资中县第一条拿得出手的街道。各个建筑公司的驻资中办事处基本都在这条街上。

    元宵一过,各行各业也就渐渐开始忙碌起来了。谁也没怎么注意,武陵大道上多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的代驻点。这个代驻点就是东城建筑开的,东城建筑现在式微,但它曾经的名声以及东城集团的名头还是让这个代办点成了资中县一个不小的新闻。

    没过多久,就有县委招商办的人陪同一帮拿着各种仪器的人来到状元村作各种测量。坊间一时疯传,状元公显灵了,终于有人来开发这个地方了。

    一时状元村群情激动,二十年不在乎土地的人开始去清边界。趁有的人不在家,适当的把界石挪动一点也是必然的。那段时间,状元村像过年一样热闹,让人充满憧憬。

    资中县有高铁后,早前的铁路运输基本就以物流为主了。加上纵横交错的高速路,交通上为现在的开发还是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只是沱江不争气,一年有半年的时间水位不高,水路因此利用不起来。

    传闻在一些异相中似乎渐渐有实锤的可能,比如,清代一条街,文庙,武庙,宁国寺,骆状元墓,龙江湖同时出现了考察团。状元村的领导班子也连续几天去县里开会,具体什么内容,连一向大喇叭的赖云中都守口如瓶。

    接下来有人找胖大嫂商量,想出三十万元买她的房子。这简直就是个天价,韩二林当初建造房子的时候不过花了二十万元。自己当年趁火打劫在张小英手上弄来也不过才花六万元。

    来人开口三十万,这让胖大嫂心花怒放,白白的净赚二十万是肯定的。高兴过后,胖大嫂马上断然拒绝。现在状元村要开发,这马路上的房子自然是水涨船高。她听老公说,深圳有些拆迁户,光是赔偿就上千万。万一自己卖亏了,岂不后悔一辈子?

    来买她房子的人,多半是有内幕关系的,想提前在她这里浑水摸鱼。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资中县红十字会会长李果带着他的助手小兰来到了三叔公家,此时的三叔公走路都成问题,但他仍然坚持拄着拐棍上山,每天跪在自己的土里扯杂草。功夫不怕有心人,整个状元村,只有三叔公的下头房子的土地边边角角井然有序,土坎顺溜光滑,似乎还保持着地方没有下户的模样。

    徐不凡在家里写网文,每写好一段要上传的时候,他必然要先读一遍给于娇娇听。这也许是他们两个之间最大的快乐了,这样说可能不准确,他们两个呆在一起,就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李果的到访让徐不凡有些惊讶,八年多了,于娇娇病发到现在,除了亲戚朋友,除了网上的笔友,没有一个领导层来徐家看过一次于娇娇。

    资中县红十字会徐不凡也跑过两次,李果都以红十字会目前因为自己原因,几乎没有款项为由拒之门外。有次徐不凡发火了,把自己早些年支持红十字会的大把票据拿出来,同时拿于娇娇的众多病友为例,说别的红十字会面对这样情况从来没有袖手旁观,只有资中县红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