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三章 儒门之争(第1/2页)  洪荒之紫霄天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就在几方势力纷纷行动的时候,元载孔升天,儒门刚刚兴起的两位大宗师又开始了争吵。“荀况,我早就说过,人心本善,须得教化成材,如果人变恶了,只能说是教化没有做好。”“孟轲,你还是这么天真,如果人性本善,那么,恶从哪里来?就是因为人性本恶,所以才需要教化方能导入善道。”

    一旁的子路,子贡等人纷纷无语,孟轲和荀况这两个人是儒家新兴的两位大宗师,对于儒学十分精通,但是他们两个人有根本上的分歧,就是在于人性是善还是恶。关于这一点,两个人已经争吵了无数次了,关键这两个人都是十分有才华,在元载孔升天拉拢了一批人为之摇旗呐喊。

    这一日,两人又相约辩论,其实也没什么好辩论的,两个人都坚持自己才是对的,不过,这一次,他们决定请教儒教的教主,也就是至圣先师,文宣圣人,孔子。

    面对两人齐齐到来,孔子先是说了一个小故事。“有一次,我东行路上,看到两个小孩子在争论一个问题,好奇之下,我便上前询问,其中一个孩子回答我说:我觉得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近,中午的时候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反驳他说太阳升起的时候离人远,中午的时候离人近。我询问他们为什么,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我无言以对。”

    众人面面相觑。“你们两个人的问题就跟那两个小孩子一样,各有论据,但是,你们谁能告诉我,太阳什么时候离人更近呢?”一时间,众人沉默了。“人性无论是善是恶,都需要引导教化,你们不在教化上下功夫,而在人性善恶上面多次争论,岂不是舍本逐末?”

    “孟轲。你说人性本善,教导之责在于夫,在于师,我问你,野心家为了一己利益,发生战乱,无数人流离失所,孤儿遍地,你说,这些人的教导之责,在谁?”孟轲无言以对。“你言与人为善,我再问你,人以怨对我,我当如何报之?”“以德报怨,使其心怀愧疚,内心不安。”孟轲这一次回答的非常快。

    “以德报怨,嗯,不错,那人以德对你,你如何报之?”“这个,对他更好?”孟轲这一次有些迟疑了。“怎么个更好法?人家请你吃一顿饭,你请他吃两顿吗?”孟轲不语。“一个仇恨经过了几代人,你说该不该报复他,瓦解仇恨?”“不该,当以义对他,冤冤相报何时了。”

    “如有人妻儿老小被杀,你如何让他放下仇恨,并且还之以义?”孟轲又无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却想让别人做到,这怎么可能?我告诉你,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十世之仇,尤可报也。我儒家并非一味仁义,一昧仁义那叫做迂腐,为生灵请命,这句话,不是说说而已,不能为生灵请命,如何为万世开太平,儒教乃是济世之学,似你所想,不是脱离了实际吗?”“学生拜服。”孟轲退下不说话了。

    “荀况,还有你,我且问你,一个国家法度太严,人民叛乱,如何?”“当杀之,严明法令,有法必行。”“其余人等兔死狐悲,继续叛乱呢?”“立即镇压,并且加重对于叛乱的处罚,是人不敢叛乱。”“嗯。甚好,如此叛乱不止,国力衰弱,我儒家对于这个国家的又做出了什么贡献呢?让这个国家的国民因为刑罚过重不敢叛乱吗?”

    “有人叛乱,说明法度不严,如一人叛乱,牵连三族,如此当可制止叛乱的发生。”“一人叛乱,牵连三族,如此说来,本来叛军实力弱小,因为你的法度,反而使得叛军势力得以增长,那些亲属必然会想,反正要死,不如一起造反,成功了还能荣华富贵加身。”荀况想了想,回答道:“还请老师教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