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二十八回 酒兴(第1/3页)  至尊曲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醉翁半躺的倚在腰关石阶上,摇荡着“叮当”响的酒葫芦,看着弥漫的浓雾,笑吟道:“玲珑醉,人生虚岁,一杯醉浮华,真梦醒是他乡客,千万言讷。愁心解尽少年志,老来难作本性佳。我自胸才气,度得儿郎坐看庭,花谢花开,天地道更大。”

    自古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这是古老华夏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有扃牖,八荒为庭衢。

    幕天席地,纵意所如。

    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山岳之形。

    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这种“至人”境界就是华夏酒神精神的典型体现。

    自古以来,华夏的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说法。

    关于酒旗星座的记载:“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饮食。”

    轩辕,古称星名,共十七颗星,其中十二颗属狮子星座。

    酒旗三星,呈“一”形排列,南边紧傍二十八宿的柳宿入颗星。

    明朗的夜晚,对照星图仔细在天空中搜寻,狮子座中的轩辕十四和长蛇座的二十八宿中的星宿一,很明亮,很容易找到,酒旗三星,则因亮度太小或太遥远,而用肉眼很难辨认。

    酒旗星的发现,二十八宿的廉洁,是古代天文学的伟大发现之一。

    在当时天文科学仪器极其简陋的情况下,能在浩焱的星汉中观察到这几颗并不怎样明亮的“酒旗星”,给予命名并留下关于酒旗星的种种记载与传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大体上,古酒约分两种:一为果实谷类酿成之色酒,二为蒸馏酒。

    有色酒起源于古代,酒起源于远古与神农时代。

    故有“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作秣酒”一说,仪狄、少康皆夏朝人。

    此种酒,恐是果实花木为之,非谷类之酒,因为谷类之酒应起于农业兴盛之后。

    古代深山中,猿猴极多,善采百花酿酒。

    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猿酒。

    先民于草木繁茂花果山地之生活中,采花作酒,自是可能。

    农产物既盛,用之作酒,势所必然。

    据说猿猴是十分机敏的动物,它们居于深山野林中,出没无常,很难捉到,经过细致的观察,人们发现猿猴“嗜酒”。

    于是,人们便在猿猴出没的地方,摆上香甜浓郁的美酒。

    猿猴闻香而至,先是在酒缸前流连不前,接着便小心翼翼的蘸酒吮尝。

    时间一久,终因经受不住美酒的诱惑,而畅饮起来,直到酩酊大醉而被人捉住。

    这种捕捉猿猴的方法并非华夏独有,夷族的群众和异域的土著民族捕捉猿猴或大猩猩,也都采用类似的方法。

    猿猴不仅嗜酒,而且还会“造酒”,这在历史的古简中都有记载。

    猿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酒以稻米与百花所造,一百六轧有五六升许,味最辣,然极难得。

    在猿猴的聚居处,常常有类似“酒”的东西发现。

    由此也可推论酒的起源,当由果发酵开始,因为它比粮谷发酵容易得多。

    酒是一种由发酵所得的食品,是由一种叫酵母菌的微生物分解糖类产生的。

    山林中野生的水果,是猿猴的重要食物。

    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收贮大量水果于“石洼中”,堆积的水果受到自然界中酵母菌的作用而发酵,在石洼中将一种被后人称为“酒”的液体析出,因此,猿猴在不自觉中“造”出酒来,是合乎逻辑与情理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