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8.第58章(第2/4页)  吾妻真乃神人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叫小丫鬟们捏了不少,油锅里稍稍走一遍就能汆住,回家做菜或是炖汤都好吃。这东西食材不贵,寒冬腊月的也不怕坏,能放许久。

    虞家厨房里没有闲人,做素宴的、做荤菜的、做汤做面的、专门做点心的,全都凑在这儿了。

    这四个还仅是虞锦带回陈塘来的,京城府里边的厨子更多,那真是川鲁苏浙应有尽有,八大菜系一个不差。逢年过节就会宴请虞家留在京城的所有掌柜,大席能从前头一直摆到后院去。

    冯三恪听她们说说笑笑,一时竟想象不出那是怎样的热闹。

    白玉酥这样点心瞧着最有意思,扁扁圆圆一个饼状,烤得金黄,皮子里边盛着馅,凉了以后沿着皮子侧沿划出十几道口子,里头的枣泥馅便能漏出来,像一棱一棱的灯笼。

    兰鸢几个坐不住,都拿了刀去给白玉酥划道道去了,刘嬷嬷一阵头疼:“快别祸祸东西了,来来来,你们几个手快,去旁边砸核桃去吧,一半磨成粉,一半砸成碎。这还有一麻袋枣,洗干净去了核,弄两筐子就行。”

    兰鸢接着四个比她人还宽的筐子,手都哆嗦了一下,这得弄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啊。

    他们几个坐在小杌上砸核桃去枣核,厨房里四个灶都开着,云蒸雾绕的,人就像是坐在火炉里边,水汽扑面,能凝成珠子扑簌簌落下来。弥高几人汗流浃背,时不时就得出去唤口气。

    唯独冯三恪气定神闲坐着,仿佛再热也不觉。他在打铁铺做过一年半的工,再热也是受得的。

    到了丑时,点心做得差不多了,还剩下几袋子崩豆。几个嬷嬷没他们年轻人能熬,已经困得不行了,顾嬷嬷四下瞅了瞅。

    兰鸢几个半大孩子,比灶台也高不出多少来,顾嬷嬷不敢用他们,唯独冯三恪瞧着最顺眼。便叫他站到自己位置上,抓着他的手翻了两铲子:“行了,我们几个老的回去睡觉了。这几袋子崩豆你们自己炸,都是拿各种调料焖好了的,锅里放盐炒上半刻钟就行。炒完你记得分开放,这每样都是不同的味,别给弄混了。”

    冯三恪拿着大铲勺,像模像样地炒了两下。铲勺沉甸甸的,不太好掌握,好在这活儿简单,多练一会儿也就是了。

    “我们回去了啊。噢,油纸包也给你们准备好了,巴掌大小,一包装满约莫是半斤,明天五文一包拿去卖。”

    “五文一包?那不是亏了么?”

    顾嬷嬷笑得眼角褶子都出来了:“五文亏什么呀,一包起码赚一半呢,花生豆子又不值几个钱。咱这都是实打实的东西,不比外头那十几一斤的炒瓜子新鲜?”

    确实新鲜,冯三恪心里清楚得很。

    他在厨房呆了一晚上,看嬷嬷们做出来的吃食足有三四十样,几乎全是他从没听过的。这倒并非是因为冯家家贫——以前冯三恪每月做完工,拿了工钱,总爱往家里捎些零嘴回去,家里母亲和嫂嫂都好这口,他娘一边嫌他乱花钱,一边吃得眉开眼笑。

    是以冯三恪对陈塘人吃的零嘴还算清楚,嬷嬷们做出来的这些确实是这边没有的。他瞧着新鲜,街上那么些置办年货的百姓定也是一样。

    一盒点心该卖多少?一袋子果脯该卖多少?崩豆又该卖多少?卖十斤能赚多少?这几袋子全卖完又是多少?

    冯三恪脑子里像生出来一张算盘似的,满脑子全是噼里啪啦的动静。

    他心中暗道:石青大街上每天来来往往那么多人,却只有四家卖点心的,还有一家昨天关了门,早早回家过年去了;另有两家生意萧条,唯独皮糖张那家生意最红火,却跟他们生意并不相撞。

    至于街上卖零嘴的摊贩,全被自家请到了铺子里,还有哪家能跟他们抢生意?

    这么想着,他心里既欢喜又忐忑。这种“铺子还没开张就觉得一定能成”的心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