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宫中相见(第1/2页)  回眸泪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因谋反被废,太宗李世民立皇九子晋王李治为皇太子,册封晋王妃王婼惜为皇太子妃,并提拔其父王仁祐为陈州刺史。

    这看似尊贵的地位,国之储妃,大唐未来的国母,却丝毫不能让王婼惜开心,反而更让她心伤,世人皆见她荣华加可身,却不见她,骨肉分离,恋人天各一方之痛。

    她在深宫内,对烛垂泪到天明,看不见阳光和温暖,他在宫殿外,看不见眼泪,听不见心碎。

    贞观二十三年,太宗皇帝李世民因病去世,太子李治继位为大唐天子,李姓王爷皆从封地,赶回长安奔丧,其中也包括因心上人王婼惜被迫嫁给亲侄儿李治而心伤,提前赴封地的滕王李元婴。

    皇叔。身着孝衣,双眼红肿的李治轻轻的唤了同样身着孝衣,却神色冷淡,未见悲伤也不见喜色的滕王李元婴一声。

    这一声“皇叔”,包含了辛酸,愧疚,悲伤,当年他明知王婼惜与他的皇叔两情相悦,却还是因父命难违而不得不娶了王姥惜,他皇叔最爱的女人。

    他成亲的那天,他的皇叔没有来,第二天他们去拜见他,他也没有见他们,第三天一早,他的皇叔便进宫向他的父皇请旨提前赴封地,他的父皇知道原因,遂也没有阻拦,就那样他皇叔怀着一颗绝望,破碎的心,赶赴了封地,那年他才十八,尚未及冠,而他皇叔这一去便是三年,期间就算他父皇下旨诏他回来,他也没有回来过,他知道,他皇叔是恨他,恨他父皇,恨他们夺走了他最爱的女人,更害怕见到心上之人时的心伤和绝望,所以不如不回京。

    如今三年已过,不知他的皇叔是否还如当年那般恨他,恨他父皇,所以他那一声“皇叔”是试探,也是祈求。

    不知皇上唤臣何事?滕王神色冷淡的道。

    皇叔当年李治欲说什么却被滕王打断了。

    当年的事情已经过去了,皇上又何必重提呢?如无要事,臣便先行告退了。滕王冷冷的道,说完不等李治同意便径自退了下去。

    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李治叹了口气,无比惆怅的道:“皇叔你还是不能原谅我,不能原谅父皇吗”?

    情之一字,当真是腐心蚀骨的毒,可偏偏有人明知是毒,却仍旧不愿放手,他的大哥是如此,他的皇叔亦是如此,而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那年父皇病重,作为太子的他日夜侍奉于病榻前,然后他便遇上了她,他命中注定的劫,亦是他父皇的才人,那时她着一袭素衣,粉黛未施,三千青丝全用一支白玉簪束着,风流妩媚,明明是一张素净的脸,却美得勾人心魄,只一眼他便爱上了他,明知她是父皇的才人,自己的母妃,却仍克制不住自己不去想她,明知不该爱,却还是爱上了,为了她,他甚至废除了无子嫔妃必须殉葬的残忍制度,让她们削发为尼,给她们一条活路,他可从来不是什么善良之辈,他想救的只有她一人而已,但为了不引起朝臣的怀疑,他也只能都救了,想到此处,他不禁苦笑了一声,自己又何尝不是一个为情所困的可怜人呢?

    五月二十六,太宗皇帝入葬帝陵,这个雄才大略,却也心狠手辣的帝王,就此走完了自己的一生,是非功过自是留给后人来评说。

    太宗皇帝入葬帝陵后,各王爷也向李治告辞,纷纷回了封地。

    如今太宗皇帝已入葬帝陵,臣特来向皇上告辞。滕王冷冷的道,绝世的眸中全是疏离和淡漠。

    皇叔这么快就要走了,何不多留几天,待朕亲率文武百官为你饯行送别。李治热切的道。

    不用了,臣今日便走,不须劳烦皇上为臣饯行送别。

    皇叔你我当真要如此疏离吗?

    皇上你应该知道的,从三年前,你我就回不去过去了。滕王冷冽如冰的道,眸中是毫不隐藏的恨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