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诚恳为人,以求务实(第1/2页)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小÷说c网 】,♂小÷说c网 】,

    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真正的聪明在于内心的实在,行动切实有效。

    梦想曾经远在天边,现实却是近在咫尺。在虚幻与现实之间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曾国藩不是伟人,由于时代的局限,他只是一位封建士大夫,在国与己的选择中更多倾向于后者。他的进德修身的延伸便是既成就自己,也成就别人,其明哲保身的思想依然存在。这些不是因为他的报国目标过于远大而不可行,而是因为在实现远大理想之前要先扫清脚边的尘埃与阻碍。曾国藩虽然以成己成物为治学的中心,但是对为人为己的区别却是很严格的。他认为,治学有为人为己两种目的。

    在曾国藩所处的那个时代不乏学问广博的人,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可以称得上是鸿儒硕学,但其中为别人做学问的人多,为自己做学问的人少。例如曾国藩在戊午十一月的《日记》里就说:“本朝博学之家,信多鸿儒硕士,而其中为人者多,为己者少。”“学者用力,固宜于幽独中,先察为己为人之界,分别明白,然后审端致力,种桃得桃,种杏得杏。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畅茂者也。”

    曾国藩所说的为己,不是自私主义而是抓住道理自己坚守,执著而不生他念,虽然功效不明显,但是在日益长进。所说的为人,就是曲就学问而阿谀世故,对别人认为好的事情自己也都认为好,没有自己的看法和主见。虽然看似明确,而实际上每天都有损失。所以他主张做学问的人,先求自身的自立自达,不人云亦云,为自己争取发言权。

    他认为每个人都是五官俱备c百骸俱全,然而一旦要埋头治学问,为人而学者,不去实践圣人的做法,而总是追逐大众的喜好,他疲于奔命的一生只不过是为了一些庸人的毁誉,竟然为此死而不悔,这种人可称得上是最愚蠢和没有灵气的人。这观点说明曾国藩是一个不流于庸俗而且有极强进取心的人。他跟自己的弟弟如此谈科名与人生,并不是阻止他们参加科举,而是让他们了解,科场里面有许多虚幻不实的东西,人生意义大于科举,应当尽心于进德修业,努力把自己的每一天过得充实而有意义,这样才不枉此生,不辜负长辈的教诲,才对得起自己和亲人。人生真正的获得不在功名利禄而在于自身的修为与满足。

    古今胸怀宽广c踌躇满志的人很多,然而真正能建功立业c传世不朽的人却少之又少,这固然与天赋c时机有关,也同他们的办事方法密不可分。一些人有了远大志向,却缺乏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认为自己志在天下,不愿去理会“琐事”,如果这样只能流于空想。因为任何远大的志向都是每天努力的积累结果,世上没有一步登天的人。

    由小而大,由弱到强的过程是成功者必经的过程。如果只向大处看,而不从必做的小事上着手,就犯了一屋不扫而扫天下的毛病。儒家提倡“修身”c“齐家”c“治国”c“平天下”,就是一条由小处开始向远大目标前进的路径。曾国藩正是沿着这样一条道路成就大事的。

    曾国藩的成功之路始于修身,考中进士后,便师从唐鉴,专宗程朱理学。唐鉴教导他说,要精通理学,先应专治一部经典,从识字明义开始,一字通则一句通,一经通则其他诸经可以旁及。积少成多,逐渐长进。倭仁也是当时的理学大家,曾国藩向他学习检身功夫。倭仁的功夫就是从小处开始,每天从早起到入睡,一举一动,坐卧饮食,都严格要求,并且记下札记,以备反省。

    曾国藩还特意为自己订立了一个课程表,表示“从此立课程。新换为人,毋为禽兽。”这个课程共分为:敬c静坐c早起c读书c读史c谨言c养气c保身c日知所亡c作字等十几个方面,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全面规划,严格规范。

    为此,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