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缘分刹那间·(第1/2页)  鸳鸯蝴蝶梦:民国名媛往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小÷说c网 】,♂小÷说c网 】,

    徐悲鸿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1916年人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先后留学日c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c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c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后在法国c比利时c意大利c英国c德国c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于1953年去世。经过收集整理,接下来的半个世纪中,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有两个写了回忆录:蒋碧微写于20世纪60年代的《蒋碧微回忆录》,廖静文写于20世纪80年代的《徐悲鸿的一生——我的回忆》。只有“女学生”孙多慈没有片言,一直到1975年郁郁辞世,也未曾解释半个字。

    所以蒋碧微和廖静文的形象都因为自己的文章而栩栩如生——蒋是被伤害和被遗弃者,廖是爱情的坚定和承受者,而孙多慈形象神秘模糊。蒋c廖二人的回忆录对于孙多慈的描述都是似是而非。

    比如,蒋碧微书中称她为“孙韵君”,却从来都是满怀怨念,甚至将家庭变故的责任算到孙多慈头上;廖静文没见过孙多慈,所以对孙的描写都是淡淡几笔,更是为了突出心目中徐悲鸿先生爱才惜才的艺术大师形象,她甚至故意“淡化”了孙多慈——“并没有绝色的姿容,也不爱与人交往,沉默寡言,是个很普通的身材纤细的姑娘”。

    包括徐悲鸿长女徐静斐回忆父亲的生平,对孙多慈言语也极少。她对自己母亲蒋碧微的跋扈不满,对继母廖静文敬重,唯独对孙多慈闭口不谈。这都是孙多慈彻底伤了大师的心的缘故。

    1930年,35岁的徐悲鸿继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专修科美术教授。

    4月,徐悲鸿发表《悲鸿自述》,详述了他的个人经历,自称未来的人生路不再有大的变化,然而天意弄人,并不能为他所左右。这一年少女孙多慈闯入了他的世界,并改变一切。

    最开始认识孙多慈,徐悲鸿没有把孙多慈放在眼中。两人的身份决定了他们的生活就像两条平行的直线,并行向前,却又没有任何的交集。

    在艺术专修科旁听生,只有两类,一种落榜,另一种是转科,而无论哪一种绘画基础都不好。所以艺术专修科对旁听生不是特别侧重。

    根据研究徐悲鸿的学者收集的史料,徐悲鸿和孙多慈之间的第一次碰撞,大约是孙多慈旁听后的一个多月。

    那时徐悲鸿应栖霞乡村师范学校校长黄质夫邀请,带领艺术专修科学生参观师范学校,并在那里作演讲。孙多慈也在。由于在城郊,路上崎岖不平,穿着高跟鞋的孙多慈落单,徐悲鸿注意到这个落单的女生,站住特意等她赶了上来。

    “看来你的生活经验不足,走这样的远路,就应该穿平底鞋。怎么样,脚有些痛吧?”

    孙多慈抬眼淡淡一笑,脸上泛起一团红晕。“没有,也还好。”想想,又补了一句,“谢谢徐先生。”

    徐悲鸿本来是一句轻松的玩笑话,但与孙多慈对视的那一刻,没来由的一阵心动。这都来自于这个清纯少女一双让人无尽爱怜的忧郁双眼。忧郁不是造作,也不带矫揉,像明净的窗口,可以清澈地看见她的内心世界。

    也正是这一天,孙多慈终于第一次走进了徐悲鸿的视线,两人之间的碰撞虽然还没有燃起任何的火花,却为二人后来的相识相知打下了伏笔。

    从栖霞乡村师范学校回来之后,徐悲鸿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孙多慈身上。

    从前孙多慈的绘画技艺确实是基础很差,但两个月的学习,水平突飞猛进,排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