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章 生产标兵(仰望天空求月票)(第2/3页)  超级能源强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数时间用在了三车间,尽管由于没有外汇的关系,三车间内的机床全是国产货,可它们毕竟将胜利机械厂的水平,提升到了80年代后期。

    比起济南动力机厂的70年代装备,刘秋根本是一副愿意住在里面的表情。

    接下来几天里,刘秋拉着黎涣祥,一台机器一台机器的摸过去,三车间仍在调试和试运行阶段,刘秋于是也搭把手,顺便在车床上感受一番。陈祖年则忧心忡忡,他也懂技术,但满场两千多名老少爷们等着吃饭,又哪能像刘秋一样安心。

    在来之前,陈祖年担心大华实业本钱太少,收购了动力机厂也无法盘活。现在,他又担心大华实业实力太强,看不上动力机厂。陈良、林厂长等人的态度,他都看在眼里,知道人家不喜自己,因此更加忧虑。

    “叮铃铃”的上工铃,将陈祖年吵醒了。

    又是一个早晨。

    “三班倒啊。”陈祖年坐起身,发了一会呆。他年轻那会,正是柴油机厂最辉煌的60年代,作为全国少有的能生产柴油机的厂家,动力机厂的生产任务排的那叫一个紧,工人们吃饭都用刨的……三班倒持续了好几年,不仅供应全国,而且出口创汇。

    陈祖年摇摇头,心里有点愧疚。不管怎么说,柴油机厂是在他手里倒掉的。

    洗漱后,他自去大华实业的食堂吃饭。看国企,首先要看食堂,补贴多的食堂,菜式多的食堂,荤菜多的食堂,才是大国企的风范。至于那些经营不善的小厂,食堂往往只供应基本的食物,补贴也少的可怜。

    一顿早饭的功夫,陈祖年就见七八个刚下工的工人提着馒头离开,想必是给家里人吃的。

    他撕了一块自己的馒头,大口嚼着,又不禁感慨,大华实业的馒头料足而松软,除了面粉成本之外,每个馒头工厂还补贴2分钱。钱并不多,但却是非常实惠。想来,那些工人每天提着香喷喷的馒头回家给妻儿做早餐,会让左邻右舍羡慕不已吧。

    作为管理者,陈祖年不禁又想,大华实业给夜班的加班薪水原本就高,再加上这样的实惠。工人一定更乐意上晚班。车间里最困难的排班工作,肯定轻松不少。简化了管理。车间主任和组长们就可以将精力用在生产流程的监督上,生产效率也会提高。

    这大华实业的各种政策,似乎都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而设的。

    陈祖年轻轻摇头,心想:政策虽好。却是别的工厂学也学不来的。如今的国企,有几家能拿到满负荷运转的订单呢?乡镇企业听说不错,但以他们的管理能力,要追上国企,怕得好几年时间。三班倒不光考察管理能力,还考察工人的纪律性和自我约束能力,要是上了晚班的工人回家不好好睡觉,只顾打玩逛街,上班时间定然瞌睡连连。四级工变成了二级工,废品率居高不下且不说,出了危险才是麻烦。

    “陈厂长。”小杨主任小跑了过来。通知道:“我们大华实业。今天有职工表彰大会,邀请您参加。”

    “哦,好,是评标兵吗?”国企的流程。陈祖年再熟悉不过。

    “是,评选生产标兵。基本是全员参加,只预留最基本的看护人员。”

    这就是说生产线不停了,陈祖年暗道:他们的订单得有多少,才这么忙。

    小杨又问了刘秋的位置,匆匆跑走了。

    陈祖年吃饱了早餐,方才满厂区的逛游,一会儿听到高音喇叭在说职工表彰大会的事。

    这时候,他又注意到,换班时间结束后,大华实业的厂区内竟然没有闲逛的人,就连一群腰板厚实的老娘们也没有闲坐着唠嗑,而是匆匆忙忙的来往贴标语,监督各车间往来人流。

    “管理有点太严格了吧”陈祖年转念一想:有这些老娘们在,工厂刺头也挺不容易的。

    午间休息后,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