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四十九章 中国列车(第2/3页)  超级能源强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车站。雅罗斯弗拉火车站旁边就是列宁格勒火车站,有开往列宁格勒的快速列车——假如快速列车的司机来上班了的话。

    同样的,莫斯科开往喀山的火车线路,要在莫斯科的喀山站乘坐,开往白俄罗斯的火车线路,在莫斯科的白俄罗斯站乘坐,还有基辅站,库尔斯克站等等……

    苏联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占有世界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上苍给予他们无与伦比的资源的同时,也给予了他们的交通以无与伦比的压力。

    光是莫斯科前往15个加盟共和国的火车线路,就比欧洲15个国家的线路还要远,建设难度和资金需求,也高的令人难以置信。

    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自70年代以来,就进入了入不敷出的状态,依靠出售石油和天然气过活。如果说,赫鲁晓夫时代,苏联还可以和美国进行全面竞争,那么,勃列日涅夫时代,只能说是军事辉煌下的苟延残喘……那个时候,中苏之间的政治论战此起彼伏,两国关系正常化都无从谈起,开往中国的国际列车虽然还存在,其实只是出于政治利益,双向空跑而已。

    雅罗斯拉夫火车站的工人,也因此成为了最清闲的火车工人之一。

    但在最近几年,雅罗斯拉夫火车站工人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因为来自中国的列车总是很有油水,带着大批的轻工产品,全是莫斯科最紧俏的,这些企业,大都允许允许火车工人低价购买一些产品,令雅罗斯拉夫火车站的工人赚到了不少钱。

    虽然不能和苏联时代相提并论,但要是和邻居比起来的话,那好的就不是一星半点了。

    “还有别的东西吗?”俄罗斯大妈忽然喊了起来,大概是看到皮鞋太多了。

    记账的会计看向后方。

    负责此事的五郎想了一下。命令道:“去把12号到16号车厢都打开。”

    二舅家的老七灵活的像是猴子似的,两下跳上了车厢,拉开厚重的铁门,露出里面的商品。

    老七读了大专以后,寻死觅活的不愿再读书了,老五没办法,就把他给带了出来。正好俄罗斯这边用人。

    不过,老七和家里人的形象有点不同。老四老五都是肩宽体厚的雄壮身材,老七却长的瘦巴巴的。脱掉衣服,都能看出肋骨来。只是在性格上,老七仍然有着荆山人的作风。一点不因为到乱糟糟的前苏联而害怕,反而兴奋的厉害,不仅与认识的俄罗斯人打成一片,还以纯粹的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会了几十个俄语句子,比在学校里的精神头足的多。

    这边上,俄罗斯人都涌到了新打开的车厢处。

    只见12号和13号车厢里装满了鞋帽等衣物,14号车厢内则塞满了腊肠和熏肉,15号车厢里却是成箱的药品,16号车厢里是肥皂等日化产品……

    苏联经济虽然瘫痪了。总算还是依着惯性在运行。以高价销售的产品,比卖到西方国家都划算。

    有好几个铁路工人丢下皮鞋去选购其他产品,五郎也不在乎,只是让人收拾起来。

    火车运输对他们的出口工作无比重要,因为苏联是一个大陆国家。港口和大城市的距离非常远,没有火车的话,物资根本无法运抵。因此,协调列车,保证这些车辆的安全和稳定,就成了五郎考虑的重要事情。为了让中苏火车能够加开列车。且正常运行,大华投入了相当的精力,甚至免费派遣技术人员来帮忙维护,优先挑选商品又算得了什么,这个价钱卖给火车工人,大华已经赚的钵满了。

    混乱持续了30分钟,铁路工人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卸货区。大型机械开始入场,四郎也把精力放在了早等在外面的小商贩身上。

    此时的莫斯科,有实力的批发商,财产也不超过1万美元,能拥有1000美元的商户就算是不小的了。这并不是说莫斯科没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