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三章 马歇尔与麦克阿瑟(第2/3页)  1937全球速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就是不一样啊。他也算是背景深厚了,但根本没法与一参军就有一大帮在军内位高权重的叔叔伯伯们罩着的麦克阿瑟相比。

    “我是1914年的时候跟道德拉斯认识的。那时候我们团被派到墨西哥与比利亚匪帮作战,他从华盛顿空降到我们连当连长。我跟着他在墨西哥打了几仗,回国后我还是少尉,他摇身一变就成了陆军部长的少校秘书了。”

    看见米德尔顿已经不知不觉灌下去了半瓶高度烈酒,说话开始变得絮絮叨叨,约翰赶紧提醒他不要跑题。“你刚才说,麦克阿瑟和马歇尔在利文沃斯堡步骑兵学校的时候就不对付?”

    “那只是同学之间争强好胜,在学业上相互蹩一憋苗头而已,不算什么大事。”米德尔顿终于把话题转了回来,“真正让他俩产生心结的是1918年,发生在法国的一件事。”

    “那时候马歇尔是远征军司令部的上校(临时军衔)参谋,道格拉斯是42师(彩虹师)的准将副师长。那会儿战争已经快结束了,但是色当还在德国人手里,攻克色当被普遍看做是战争结束前的最后一场打仗。”

    要是搁两年前,约翰可能还理解不了最后一仗的含义。现在他自然明白,最后一仗,不仅意味着荣誉,还意味着最后一份功劳和最后一份晋升的希望,无论哪个军官都不可能轻易放过。

    “当时,距离色当最近的就是42师,大约只有8英里。他后面是第1师,然后是我们第4师。法国人还在从我们后面60多英里外的地方往色当赶。”

    “为了不让法国人抢先,远征军司令部那边给各师发了一道命令,大意是不必等待法军,无论是哪只部队,只要先赶到就可以对色当发动攻击,防区分界线不再具备约束力。这则命令是马歇尔负责起草的。”

    约翰有些糊涂了,这命令不是正中麦克阿瑟下怀吗?怎么会让两人产生矛盾呢?

    “原本命令里说取消分界线是为了激励前线部队奋勇争先的。结果紧跟在第42师后面的第1师先接到了命令,一下子就呼呼啦啦地冲进了42师的防区。两个师在通往色当的路上挤成了一锅粥,部队完全都冲散了。麦克阿瑟气得跟第1师的人干了一架,结果被宪兵给扣了。”

    “本来42师的师长就生病回国了,麦克阿瑟这个副师长再一被扣,局势彻底就乱了。等两支部队好不容易重新组织起来,法国人已经赶到了。我们第四师断后,拦着不让法国人通过。法国人就架起了重炮,宣称只要他们没有进城,不管里面是德国人还是美国人,他们的炮弹都会一直往城里发射!双方吵了好几天,结果还没等进攻,德国就宣布投降了。这一仗谁也没捞到。”

    “所以,麦克阿瑟将军就恨上马歇尔参谋长了?这也就是阴差阳错而已,怪不到马歇尔头上吧。”约翰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麦克阿瑟这未免也太小鸡肚肠了吧。

    “可是道格拉斯不这么看。他认为如果没有那条毫无常识的命令(马歇尔起草的这则命令确实有失水准,防区分界线的存在是有其基本意义的,取消了很容易让军队的指挥、队列出现混乱),色当早就落入42师手中了。而且马歇尔曾经担任过第1师的代理参谋长,第1师又比他早一个小时接到命令,他认为马歇尔是故意想让第1师抢他的功劳。”

    好吧,这种事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不过约翰还有一个疑问:“那也只是麦克阿瑟将军单方面对马歇尔参谋长有意见啊?”

    “你以为道格拉斯是能忍气吞声的主儿啊?”米德尔顿撇了撇嘴,又灌下去一杯金酒:“他当了陆军参谋长后,马歇尔都被他赶到国民警卫队去了。要不是潘兴将军最后拉了马歇尔一把,他都已经回家卖煤去了。”

    约翰恍然大悟,难怪1932年的时候,马歇尔会离开正规部队,被调到伊利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