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 炉边谈话的效果(第1/2页)  1937全球速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要是搁到一年前,约翰绝对没有底气拿哈撒韦公司不当回事。那好歹也是家市值上千万美元的老牌企业。就算其内部股权分散,约翰没有必要追求绝对控股,但要想控制该公司,他至少也要真金白银地拿出二三百万美元来收购公司股票。

    但是现在,二三百万美元在约翰眼中已经完全不叫事了。约翰之所以能财大气粗到这种地步,是因为在他与加文会面的前一天,刚刚和休斯以及休斯飞机公司的一众高管们一起,收听了罗斯福总统的第十二次“炉边谈话”。

    从1932年上台至今,每当联邦政府要颁布重要政令的时候,罗斯福都会先坐到白宫外宾接待室的壁炉前,通过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共同广播公司给全体美国民众“洗脑”。

    这种极具亲和力的政策宣传方式在三四十年代是非常有效的,每一次“炉边谈话”后,民众对白宫政策的支持率都会有显著的提升。以至于历史上,罗斯福在他的12年总统任期里,一共发表了30次这样的“炉边谈话”。

    在1940年,美国民众已经习惯了当有重大事件发生时,就能通过收音机听到总统本人对白宫政策的解读。后世,在华盛顿的罗斯福广场上,还专门为几年这一“政坛佳话”竖立了一尊雕像:一个男子坐在收音机旁,侧着脑袋全神贯注地听“炉边谈话”。

    12月29日那天晚上的“炉边谈话”,是罗斯福赢得自己第三个总统任期后的首次广播讲话。与几个月前的遮遮掩掩不同,这一次,罗斯福直截了当地亮明了自己的新对外政策,提出要将美国变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当然了,像约翰、休斯这样的人是不需要通过“炉边谈话”来了解白宫政策变化的。他们之所以会聚在一起,一边喝香槟一边收听罗斯福的讲话,更多的是为了庆祝他们的计划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约翰他们心里都很清楚,罗斯福那句“将美国变为“主国家的兵工厂”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就在他讲话之前,哈利法克斯子爵(新任英国驻美大使)已经代表英国政府向美国方面提交了一份总额高达7.5亿美元的作战物资订货清单。

    其中1.2亿美元被用来订购60艘万吨货轮(12个月内交付)、3亿美元用以购买12000架各类作战飞机,剩余3.3亿美元则用来购买火炮、坦克等陆军装备。

    那1.2亿的货轮订单就不用说了,全部落到了凯泽造船的手上。而休斯飞机公司也在这笔采购中,成功抢下了1.7亿美元的超级大单,成为了美国航空制造企业中最大赢家。虽然这笔交易还要通过美国国会的审议,

    约翰粗略算了一下,仅这两笔交易就足以为他带来近亿美元收入。更何况这还只是一个开始,随着战事的进行,还会有更多海量的订单源源不断地向约翰涌来。如果休斯飞机公司明年上市的事再利索一点的话,约翰的身家至少能再翻上一番。

    不过,所有这些都还只是纸面上的结果。要想让这些钱落袋为安,约翰他们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首先,这笔订单需要先通过国会的审议才能生效。为此,约翰他们这些军火商在争取民意支持方面可是下了血本的。从某种意思上说,罗斯福这次“炉边谈话”本身就是他们这些军火商人努力的成果之一。

    为了响应罗斯福的这次讲话,约翰他们这两天几乎发动了所有的力量,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签名支持活动。短短一天多的时间,就有超过150万人和上百位政界知名人士在一份呼吁将“击败轴心国作为国家既定政策”的公开电报上签了字。而且这一数字还在飞快地增长,在美国社会引发了巨大的轰动效应。

    就连在他与布莱德利等人的家庭聚会上,大家也少不了谈及了这场签名活动。虽然布莱德利他们并不清楚约翰在其中扮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