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三章 无敌大军(第1/4页)  大汉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无敌大军

    这的确是华夏的圣地,还是圣地中的圣地!

    尽管秦朝被后人骂为“暴秦”,尽管秦始皇给后人骂为“暴君”,骂得体无完肤,可是,有哪一样离得开秦朝呢?谁又能离得开秦始皇的影响呢?

    别的不说,我们所用的方块字,就来自于秦朝,来自于秦始皇。秦国最早用籀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根据当时各国各有各的文字,很不方便的现实,决定统一文字。召集天下学者,创制新的文字,才有如今的方块字。

    在当时,各国有各国的文明。文明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是根本,若是不统一文明,中国只能是暂时的统一,很快就会分裂,再次陷入战乱,和欧洲差不多。秦始皇以秦国的文明为基础,统一了文明,因而,秦文明也就是华夏文明的主流,一直到今天仍在使用。

    其他的,诸如郡县制,大一统的格局,至今不是仍在使用吗?

    这一切的一切,源自秦朝,源自秦军,都是从这山谷中开始的。若无这山谷,就没有能征善战的秦国大军,就没有秦始皇那支无敌大军,何来华夏一统之说?

    更没有现在的中国!

    汉朝人对秦始皇统一中国重要性的认知,远远不如周阳这个现代人,周阳心中的激动远非笔墨所能形容,那是一种信徒进入圣地才有的情感。

    李广把周阳激动的样儿看在眼里,并没有惊奇,第一次来到这里的人,都会激动。李广不也激动吗?

    再瞧公孙贺、公孙建,不也一样激动难已吗?

    他们这些汉人,对秦始皇统一中国重要性的认知远远不如周阳。可是,正是在这山谷里诞生了一支无敌大军,这支大军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与传奇。要是汉朝也能训练出这样一支大军,那么匈奴岂能横行?

    他们此行的主要任务,就是为训练新的汉军做准备,处身于此,怎能不激动?

    “大帅,这碑叫苍龙碑。”李广指点着石碑,为周阳解释。

    “苍龙碑?”周阳大是惊讶,一块石碑竟然有如此响亮的名字。

    “是啊,是苍龙碑!”李广微一点头:“我祖上有言,当日练兵之时,孝公驾临此处,用指血在此碑上书写此歌,化身为一条苍龙。大帅,你瞧,此碑不是有一股苍龙之气吗?”

    那石碑上的确有一股巨大的威压,可是,周阳并不赞同孝公化身为苍龙的事。商鞅变法已经过去两百多年了,肯定会产生很多传说故事。

    与其信这些,还不如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秦孝公决心变法,指血凝聚了他的精气,才有此碑,才有此等威压。

    “那一天,风云失色,雷鸣电闪。”丁隽接过话头,声调有些高,虽是在讲前朝之事,却是透着无比的兴奋:“在当时,秦国已经处于亡国之境。魏国有魏武卒,吴起五战河西,夺取了大片的河西之地。河西之地离关中虽然有些距离,却是秦国的土地,再加上这里地势高,是威逼关中的屏障,这对秦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为了收复河西之地,秦国之民前赴后继,奋战了数十年,却因为魏武卒的存在,尽管他们打得很英勇,不计生死,却是徒劳无功。”

    摇摇头,丁隽一脸的惋惜:“为了收复河西,秦国的代价有多大,只需要听听他们的战歌就知道了。‘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誓不休战’。复我河山,就是指的河西之地。为了收复河西之地,他们宁愿流干鲜血,那是何等的英风!”

    作为军人,对这种不甘屈服的精神,除了钦佩,还是钦佩。

    想想如今的汉朝,与秦朝当时的情况,有些近似。匈奴压着汉朝打了数十年,为了破匈奴,将士们不计生死,慷慨赴死,那是何等的英雄气慨!

    叹息了老一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