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5章 弹压流言蜚语(第1/3页)  刺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5章 弹压流言蜚语

    鞑子第二次入塞的流言蜚语,给浮山城带来了相当的混乱。

    各种各样的流言蜚语,到处传播,谁也不知道真假。浮山城的气氛,出现了一些紧张。就连杨凯德、陈国喜、毛三爷等老人,对于鞑子的大军南下,都是相当的忌惮。他们是深知鞑子厉害的。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其实还存在有对鞑子的恐惧感。在辽东前线,他们对鞑子的战斗力,印象实在是太深了。对于鞑子的入塞,老人们都表示相当的悲观。

    山西、北直隶遭受袭掠,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可怜这两个地区,五年前才刚刚遭受过惨无人道的蹂躏,元气根本还没有恢复过来。没想到,鞑子又来了。相信这一次鞑子到来,这两个地方,将被彻底的摧残。就是山东,也不知道是否能够幸免。鞑子如果在山西和北直隶抢不到足够的物资和人口,肯定会继续挺进山东的。从北直隶到山东,乃是一马平川,非常适合鞑子骑兵的行动。而且,就算鞑子这次未必会打到山东,但是,下次呢?下下次呢?

    当天夜里,张准就感受到了鞑子入塞带来的沉重压力。

    最先开始有所反应的,是刘航、王铭宇、侯山平、杨立仁、刘宝玉等人。对于鞑子入塞,他们几个,都显得相当的忐忑不安。尽管他们没有说出来,张准还是感觉到了。五人都显得心神不宁啊!同时,以前热闹的浮山城,也变得冷清起来。上街购物的人少了,商店的老板,都在清点物资,做好撤离的准备。夜色才刚刚降临,街道上已经是空无一人了。

    第二天,浮山城里面,各种各样的流言继续满天飞。张准看到马轶收集起来的各色流言,也情不自禁的苦笑一声,深深佩服广大人民群众的想象力。有些流言的确是非常的离谱,可是相信的人还真不少。有的说,鞑子已经打破了北京,皇帝已经跑路了。还有的说,鞑子已经攻破了东江镇,即将渡海南下,进入山东。甚至,还有流言说,鞑子已经从朝鲜上船,准备渡海攻击山东。总之,一片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感。

    耗子那边送来的消息,显然更加的不乐观。鞑子其实应该尚未越过京师,但是,已经有流言,说山东德州一带,发现了鞑子骑兵的踪影。一时间,山东各地,都是人心惶惶。浮山城尽管换了新主人,依然不能例外。毕竟,山东和辽东,仅仅相隔一个渤海,不断的有汉人从辽东逃出来,在山东地区落脚。他们带来鞑子的各种各样的消息,将对鞑子的恐惧感,也传染到了身边的人。因此,除了辽东、北直隶、山西三个地区之外,对鞑子的动静最关心的,就是山东了。

    这年代没有网络,没有电视,没有电话,没有电台,甚至没有电报,什么消息都是口头传播的。本来大明朝有相当发达的驿站系统,可是为了节省每年三十万两白银的费用,被崇祯皇帝下令裁撤了。崇祯的这个决定,除了导致下岗工人李自成发飙之外,还使得大明朝各地的消息传播,处于停滞状态。从山海关往京师送个加急文书,都要两天两夜。等京师接到急报,那边早就黄花菜都凉了。

    口头传播信息还有个致命的缺陷,就是以讹传讹,消息严重失真。按照现代的信息传播60%的理论,一个信息只要口头传递五个人以上,内容就基本上变样。何况是这些不知道经过多少人的流言传播?在这纷纷繁繁的流言中,谁也不知道哪个流言是真的。按照人的趋利避害的心理,很容易相信最夸张的那一个。

    鞑子已经入塞半个月的时间,官府始终没有贴出具体的告示说明情况。结果,谣言自然是越传越厉害。事实上,来自后世的张准,相当清楚,鞑子的第二次入塞,其实兵力不足四万人,其中有一半是蒙古人。鞑子攻击的重点是大同、宣府一带,目的主要是抢掠人口和财物,并没有袭扰京师的计划。至于攻下京师什么的,更是胡说八道。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