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73章 北直隶,长城,古北口(第1/4页)  刺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73章 北直隶,长城,古北口

    (0973)

    【今天的第一更送到!】

    北直隶,长城,古北口。

    张准骑着战马,站在古北口的豁口处,静静的向北凝视。

    十一月份的天气,在塞上,已经相当的寒冷了。豁口四周的植物,都已经全部凋零了。那些干枯的败草,在北风的吹送下,不断的飘荡起来,向着豁口的后面落下去。风大的时候,枯草连着灰尘,纷纷洒洒的,就好像是一片小小的沙尘暴。

    北风一阵一阵的吹过,将张准的披风,都吹得高高的飘荡起来。在他的后面,虎贲军战士的军装,都被吹得紧紧的贴在了身上。虎贲军的士兵忍耐能力还算比较强,面对寒冷,没有大的反应,缄默等几个文官,就有点承受不住了。

    张准专门到古北口来看一下,是有特殊原因的。作为未来新帝国的缔造者,对全国的地形地貌,当然要有基本的了解。在前世,张准并没有到过古北口这里,对这里的了解,基本上都是一片的空白。偏偏这里距离京师又很近,他不能不亲自来察看一番。

    有史以来,古北口的战略位置,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以往数千年的历史上,塞外的游牧民族,经常都是从这里入塞的。后世的东北野战军,有部分大军,也是也从这里入塞的。可见,古北口,已经是往来塞外和中原的重要的战略要道。

    从这里出塞,就是蒙古哈喇慎部落的领地。向东北方继续走,就是后世闻名的承德避暑山庄的所在地。但是,在四百年前,美丽的承德地区,还处在蒙古人的控制下。而蒙古人也根本不将其当做是旅游区,只将其当做是一个日常的牧场而已。每天,都有大群的马牛羊,在这里出现。

    其实,在当时,根本就没有人知道承德这个名词。在一般的民众嘴里,这里就是哈喇河套。很少有人会联想到,这么美丽的地方,总是和战争联系在一起。事实上,鞑子的两次入寇,都是从这里进入的。在入寇之前,鞑子都在哈喇河套休息,养精蓄锐,然后等待最佳的时机,一举杀入。

    可以说,古北口,还有东面的喜峰口,是威胁京师安全的最严重的两个关隘。为了京师的安全起见,虎贲军是需要在这里安排防守部队的。张准的初步计划,是每个关隘,部署三百人左右。

    嗯,就是三百人。在张准看来,三百人足够了。他们的目的,只是监视蒙古大草原的动静,而不是和蒙古人战斗。张准相信,在这个时候,就算给蒙古人一个鲸鱼的胆子,他们都不敢入寇。

    事实上,对于长城这样的防御性建筑,来自后世的张准,一直都是持否定态度的。长城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只能是防止一些小型的袭扰性的攻击。想要防备大量的游牧民族的入侵,还是要从提升整体国力,保持对塞外的控制权着手。如果等到游牧民族向长城发起大举进攻的时候,一切都晚了。

    以张准的个性,是绝对不会修筑长城的,他只会向汉朝那样,派遣大军,屡屡的扫荡匈奴,不断的削弱游牧民族的力量。事实上,只要中原政权的力量强大,什么样的游牧民族,都不在话下。

    相反的,要是中原地区的政权,本身就是黑暗腐败透顶的,不需要游牧民族发起进攻,自己国内就首先闹起来了。好像汉末,好像明末,都是自己国内首先闹起来,然后才有游牧民族大举南下的。只要自己国内不闹,游牧民族基本上没有南下的机会,除非游牧民族已经强大到昔日成吉思汗那样的变态地步。

    “大人,有蒙古人来了。”

    忽然间,独孤猎急匆匆的赶来报告。

    “嗯。”

    张准不动声色的点点头。

    片刻之后,几个蒙古人,步行来到张准的面前。显然,对于张准的到来,蒙古人是有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