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三章 成功的诀窍(第1/4页)  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三章 成功的诀窍

    学者们在研究蚂蚁时,会研究数百万只蚂蚁所构成的庞大帝国,是如何有条不紊地分工运作的。在研究狼群时,会研究少则十几只,多则几十只狼构成的狼群社会里,成员是如何生存和交流的,进而是如何保持整个狼群兴旺发达的。这叫动物的社会性。

    人也是社会性的动物,不管我们愿不愿意,从一出生起,我们就会因为我们的家庭而从属于某个阶层,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出身,将我们打上了财富、民族、政治和宗教信仰的标签。也许是永远。这叫出身。

    然后,我们开始成长、求学,更大一点就开始反抗、挣扎、奋斗或者逆来顺受。同样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总是从一个组织里到另一个组织,从一个团体到另一个团体:校友、足球队友、同乡、战友、同事、合伙人甚至同一个健身俱乐部会员。这叫圈子。

    没有人能逃得了这个社会学逻辑。

    李思明自从踏入好莱坞,就注定了他接触的都是演员、编剧、电影院老板、广告赞助商,还有上辈子只是听说过的大导演、大明星。这个是他目前所在的圈子,不管他喜欢不喜欢,他都要在里面周旋,不过他到目前为止,还混得不错。

    当他走入大厅,所有与他有过交往的,跟他热烈地拥抱,不认识的,也热情地问候祝福他,李思明也虚伪地寒暄着。李思明找到了所谓的成功人士的感觉,在这个场合下,任何人都会走路一不留神就飘了起来。成功的诀窍,就是剽窃。不过,李思明还没有脸红的觉悟。

    不过有一个人,他不太想直接面对,那就是大导演斯皮尔伯格了。后者跟卢卡斯等人被称之为“新好莱坞”的代表,旧好莱坞的影片以战后那次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一代为主要服务对象,现在他们都是30多岁的人,都处在追求享受夜生活的时期。而“新好莱坞”的目标则是他们二十几岁、十几岁或10岁以下的孩子,那些穿着“耐克”和“阿迪达斯”运动装,水洗裤子,戴着纽约“扬基”棒球帽子的孩子。

    李思明倒不是因为剽窃斯皮尔伯格未来的作品而不好意思,而是因为他的名字总是被用来和斯皮尔伯格相提并论,往往是被那些不喜欢后者的“旧好莱坞”人用来批评此人最有力的例证。

    两人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都是被许多人用“天才”来形容的一小部分人,只不过李思明是个滥竽充数的人,没人发现而已。两者都有着巨大的票房号召力,去年初《印第安纳.琼斯和魔宫传奇》的拍摄计划公布后,电影院破天荒地以4000万美元作担保,在影片拍摄完成之前,就已经开始赢利,更不用说它发行之后了。而李思明的《查理的天使》在刚宣布拍摄,有电影院老板就找到麦克肯纳公司,同样也用4000万美元做担保。

    不过李思明跟斯皮尔伯格却有很多的不同,首先这舆论就对李思明一直是持赞赏的态度。斯皮尔伯格的充满想像力的电影,被评论界认为是没有深刻社会和人文思想的电影,是“爆米花”电影,跟李思明的电影完全相反。于是《e.t.外星人》这部好莱坞历史上最成功、最受人爱戴的影片,却只获得了奥斯卡的音乐奖、音响、特别视觉效果奖和音效剪辑奖,这些对于一位导演来讲根本就不重要。令人极为惊讶的是,所有其他奖项,甚至包括最佳服装奖,都一股脑儿地授予了《甘地》这部影片。

    “为什么?”专栏作家莱克斯.;里德曾经这样问道:“就因为那折线的被单,粗麻布的背袋和那些缠腰布吗?”《甘地》的主要制片人阿坦伯罗也是足够坦率的,因为他面对明显受到冷遇的斯皮尔伯格感到十分窘迫,当他走上前去接受了他的奥斯卡奖时,他踌躇地给了斯皮尔伯格一个安慰的拥抱。

    在众人面前,斯皮尔伯格对这种待遇只是付之一笑。他开玩笑地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