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婆婆前来就医。麻姑慌忙跑来帮忙搀扶,道:“婆婆,您的腿疾几日都未见好转,我只好请了红依佛女给您看看。”
老婆婆顶着中气十足的声音,笑道:“红依佛女啊,听过,听过。曾经可是病的一塌糊涂!”
红依仔细检查了老婆婆的脚踝和胫骨,问道:“婆婆腿疾什么症状?”
老婆婆叫苦不迭道:“一走路就疼,就这样坐着还好一点。”
红依又问:“起初是如何发病的?婆婆好好想一想。”
老婆婆指着老伯,道:“发病啊我当然知道,都是因为他醉酒,我晚上起来照顾他,慌张中摔了一跤,就再也站不起来了。”说话时老伯连连叹气,悔不当初。
红依却突然一笑,道:“既然找到了病因,自然就有治法。只要老伯从此不再醉酒,婆婆的病养几天就会好了。”
麻姑听到此,眼神一晃,长长舒了口气。
老伯哭笑不得,大声道:“原来,原来你都是装病啊。”
赫连陌陌和言小彤在门外偷听,乐的哈哈大笑。
老伯看着一群晚辈笑他,窘迫的像个可怜的孩子,心一横道:“罢了,这酒啊不喝也罢。我知道那晚上你确实摔了一跤,这些日子我洗衣做饭,背你走山路,我才深知照顾别人的辛苦。是我对不住你,今日我还背你回去,希望你别生我的气就好。”
老婆婆语重心长道:“我只怕你没了酒,就作不出好诗,但我们已经隐居山林,作诗总没有保命重要啊。”
老伯爽声道:“说的有理。”他弯腰背起老婆婆,对麻姑和红依道:“我是当局者迷,多谢红依佛女点醒我这醉酒人,这些时日把麻姑仙子劳烦的不轻。就此别过啦!”他大步出门,低头又对言小彤和赫连陌陌耳语了些什么,然后高声吟道:“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及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今后我所有的诗都忘了,只记得这一首。”
红依和麻姑面面相觑,感慨道:“原来是太白先生和玉真仙子。相传他们都已在敬亭山离世,却是双双隐居在玉阳山。”
麻姑转身整理草药,道:“若不是你,我几时能发现玉真仙子是装病。”
红依道:“脉力平和,声如洪钟。伤痛处不红不重,也没有老伤特有的筋结,不是装病是什么。”
(二)
两人又看了几个因劳伤过度而肩背疼痛的穷苦人,红依用了针术,麻姑开药抓药。这时言小彤笑嘻嘻走过来道:“姐姐,你说老伯伯告诉我的话是不是真的?”
红依道:“什么话?”
言小彤道:“老伯说,他吟的那首诗就刻在玉阳大殿上,只要是看见的人,都能有情人终成眷属,白首不离。”
赫连陌陌跑过来道:“姐姐,什么白首不离?老伯可是给了我几幅字画,还交待到了晚上才给两位姐姐看。”
麻姑一惊,打开来看,居然是几张面额不小的银票。她二话不说就冲了出去,直到追出了很远,才在草从中捡到一个刻着青莲二字的酒葫芦,玉真仙子和太白先生,再无踪迹。
红依赶过来问道:“他二人怎么会送我们银票呢?”
麻姑沮丧道:“昨日,玉真仙子还和我玩笑,说是只要我治好了她的腿病,她就为我修一座庙宇,让不明事理,心绪不宁的人能够听经悔过,让身患病痛的人可以及时得到救治。”
巍巍青山,徐徐秋风,红依想起太白先生背着玉真仙子离去的背影,心中起伏不定。青草长,岁月忙,霜鬓相磨,笑声扬。菊花黄,影成双,天涯携手,难相忘。
麻姑听着玲玲的水声,跑来跑去四处寻找。红依道:“麻姑,别找了,此处刚好有一条地下暗河。龟蛇洞里也有,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