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八十四章 祭天盛典(第1/2页)  权皇女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能统领天下之人,必属天之骄子。位处天之下,地之上,誉为天子。历代皇帝对天地非常崇敬,历史上的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而祭祀建筑在帝王的都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c物力c财力,以最高的技术水平,最完美

    的艺术去建造。祭天大典,是封建皇帝根据古代文献记载,以独享祭祀上帝权力体现其合法地位,也为向人民展现君权神授的观念,为了达到其宣扬神权以维护皇权的目的。一则以神之赋与的姿态巩固皇权,二则是

    以神之姿态统领万生。

    祭天之礼,从商夏之时开始,一直延续至今。大凡君王之身,无不以天为敬,以地为统。隐涵之意,便是在天地之间,唯吾正身成神,恭拜者受之神之恩泽,洪福齐天,违背者水浇火融,万劫不复。

    大宋祭天之礼,在排场之上,省略有弱减。一则是皇室逐步开明,减少祭祀活动的开支,杜绝铺张之弊。二则终年征战不断,在祭天之日皇室无暇顾及。真宗之年,那骚扰边界的蛮族在冷氏和夜氏的联合之下,得以彻底消除。所以,皇帝对天意所归之向尤为重要。皇身者,无不依天而存。天要亡君,世人难挡。上天要成就一个君王的丰功伟绩,必定会安

    排前无古人之奇人能将,辅佐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所以,真宗帝在祭前五日,派亲王到牺牲所察看为祭天时屠宰而准备的牲畜。前三日便开始斋戒。前二日书写好祝版上的祝文。前一日宰好牲畜,制作好祭品,整理神库祭器。皇帝阅祝版,至皇穹宇上香

    ,到圜丘坛看神位,去神库视边豆c神厨视牲,然后回到斋宫斋戒。

    祀日前夜,由太常寺卿率部下安排好神牌位c供器c祭品乐部就绪乐队陈设最后由礼部侍郎进行全面检查。如此祭天之典,虽非震慑天下之威,可见皇帝用心之足,超过强兵阔邦之心。

    冬至清晨,皇宫的祭天坛之上,早已经香火高然,诵经之声悠扬整齐,划破长空,震慑云霄之巅。皇帝清衣行七礼之后,三跪九拜,送帝神完毕,观看焚烧祭品,奏佑平之章,起驾返宫,大典结束。

    返典之时,众官皆平,无贵贱之分。如此明理之举,誉之皇帝深知天下百姓和众官为皇室之功劳,以平身待之。出得祭天坛,众官散去。司马监急步走到皇帝身边,沉声道:“皇上,承蒙皇上厚爱,未因老臣身带浊气而影响祭天之礼。老臣今日前来,收获不少,无奈家中后事缠身,只待老臣返府之后,料理后事,再

    慢慢理顺不迟。”

    皇帝抬手轻拂须,微微一笑,道:“朕的天下,能有今天之富强昌盛之貌,全托司马爱卿与众臣之功。你放心回去处理家事便好。只等平和之日,你即刻动身进宫与朕商议便好。”

    司马监领命躬身退下,众妃跟随皇帝,朝着养心正殿走去。

    祭天之典,后宫妃子之中,除却皇后西南两妃之外,还有皇太后与南宫淑妃随行。

    从资历与地位来说,冷凌孇身为大宋皇后,无可厚非。西南侧宫二妃,皆为朝中重臣之后。一个为使官之府出身,一个为太医世家闺秀成贵。两妃皆为皇帝身边除却皇后之外重中之中的妃子。唯独南宫燕,不但有着罪官之后的污名之身,在宫中礼仪素养处于低廉欠缺之位。她能随其他三贵跟随皇帝出行祭天大典,完全是因为皇太后的溺宠和偏爱。加之她暗中告诉皇太后,自己怀龙脉之根,这

    让盼孙子心切的皇太后更加的关爱有加。

    行至养心侧殿,路过人工湖畔。此时虽然时值严冬之时,可是那湖畔的花坛之中,七色彩菊和腊梅迎寒怒放。

    在这万物萧条的严冬之际,加之时近正午,太阳正好。微风轻拂的湖面之上,鱼儿轻腾出凌凌波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