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72 章(第1/4页)  飞羽传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驹过隙,一眨眼功夫,时光已流逝了大半年。

    一日,善财从经书中抽到一本《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上书观自在菩萨著述,书中夹有书签,上有龙女阅后批语:“此乃菩萨所著诸经之总纲。心乃人之五脏之首,所谓心经,实乃菩萨真知灼见之独辟蹊径。五大菩萨各有专攻,各有所长,此心经乃观自在菩萨之所长。龙女。”

    善财心想此乃菩萨最重要的著作,倒要好好领悟通彻,于是便潜心研习。

    不料善财连续苦思七天七夜,仍对经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难以悟解。

    无奈之下,善财只得求教于菩萨。善财面见菩萨合什礼拜后,道出心中之惑:难以理解“色”“空”之间的关系。

    菩萨见问,遂道:“善财,心经所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亦即色空论,兹事体大,极难理解。若能参透,即对吾辈学佛修行助益极大,但若要用言语表述明白则十分困难。这样吧,千年之后当有名范畴者用后世语言解读心经著有一文,或可对你悟通色空有所帮助。”说着,菩萨手中倏地幻现三张文稿,遂顺手递给善财。“这便是那范畴所著译文,你且拿去相互映照参详吧。”

    善财当下双手接过,随即告辞菩萨回到洞府。

    甫回到洞府,善财就迫不及待地打开菩萨给他的文稿,其文如下: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破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释文:(有一天)观世音菩萨在修行高深层次智慧涅的时候,用大神通映照看见宇宙中物质世界及由物质世界派生的精神世界都是空的,所以由此衍生的人生一切苦果也就随之归于虚空了,舍利弗,物质与虚空并没有什么不同,虚空与物质也没有什么不同,所以物质就是虚空,虚空就是物质……

    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宇宙“色空”观,并符合现代科学的新理论,而且还是满足现代宇宙时空论本质的真实写照。

    色是佛教对物质世界的一种定义和称谓,佛教认为一切物质之所以被人类感觉到存在,是因为物质的表徵:如色泽、形状、温度、质量、气味、震动频率等,能被人类的眼、耳、鼻、舌、身感觉到才能被认知,所以这个“色”字取得妥帖之至。

    可能有人要问,现代科学高度发达,可以通过仪器、实验等手段能观测到物质的原子形态,但是即便是电子、中子、质子、光子等基本粒子也都只不过是物质的外壳,从严格意义上说,人类永远也无法“看”到物质的核心真正最基本的粒子。为什么呢?是因为物质的无限可分xìng。

    现实世界中没有真正最基本的粒子,假如有,那么它必定是实心的,但这又是绝对不可能存在的,因为

    实心的物质必然有如下几个特xìng:

    其一,它的质量是无穷大的,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它不可能存在。

    其二,如果基本粒子是实心的,那么它内部就不可能携带能量,因为能量要有运动的空间,而没有能量的粒子是没有生命力的,它不能运动,因此它也绝不可能组成瞬息多变、丰富多采的物质世界。

    综上所述,物质必然是无限可分的,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新问题:即你永远找不到最小的粒子,而只能找到更小的粒子。

    在微观世界中,粒子内部的空间远比物质大得多,粒子内部的更小粒子所携有的能量也就越大,也就是说,这粒子内涵的能量也就越大,只是没有被释放出来,在粒子内部呈一种平衡状态。

    举例说,譬如原子,原子内部核心是原子核,其边缘是电子,原子核内是中子和质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