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63 章(第3/4页)  正义之剑-全球追捕、审判纳粹战犯史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至德国的许多人,都把她视为希特勒的情fù,如同爱娃布劳恩一般。

    《蓝光》这部影片在里芬施塔尔的心目中占有与众不同的特殊地位,这不单单是因为自己的超凡表演才能得到公众的认可,也不止是因为她初次担纲制片人和导演即获成功,而更多的是因为元首希特勒也深爱这部影片,对里劳施塔尔的导演才能大加赞赏,并邀请她为纳粹党的慕尼黑代表大会拍摄一部纪录片。

    1932年的一天,里芬施塔尔决定参加纳粹党在柏林举行的一次群众集会,希特勒在这次集会上发表了演讲。希特勒讲话的内容,里芬施塔尔感到晦涩难懂,但她却被希氏演讲的风采深深打动。会后,她给希特勒写了一封信,表明了她打算进一步了解希特勒的愿望。希特勒给她写了回信,并且同她见了面。两个人并肩在海滩上散步,未来的大独裁者向里芬施塔尔表达了爱慕之情,并要求她为纳粹党上台后拍些电影。她没有答应,但和希特勒仍然时常会面,而且每次都是她主动提出的。不久,在他们聚会的圈子里,又加入了戈贝尔和戈林等纳粹党的核心人物。与希特勒和其他纳粹党要人的密切jiāo往,使里芬施塔尔不能不为纳粹党的宣传事业服务。她为纳粹拍摄了两部纪录片,第一部名为《信仰的胜利》,第二部名为《意志的胜利》。此后,里芬施塔尔于1936年又接受纳粹党控制下的柏林奥运会组委会委托,拍摄了极长的纪录片懊林皮亚》,仅仅拍片用的胶片即达400 公里长;而最终剪辑这部纪录片,则花费了里芬施塔尔一年半的时间。这几年的实践证明:里芬施塔尔是一个积极为纳粹党的事业效劳的活跃分子。

    同是在1936年,因懊林皮亚》驰名欧美的里芬施塔尔踌躇满志地开始了美国之行。由于与希特勒的亲密关系,里芬施塔尔在美国所到之处都遇到了强烈的抗议。对纳粹主义持明显批判态度的美国人对她的影片也是口诛笔伐,根本没有人愿意上映懊林皮亚》这部影片。然而,美国之行并未使里芬施塔尔翻然悔悟。尽管当时的德国正在加速军事化,欧洲正在大踏步地卷入熊熊战火之中,里芬施塔尔还是沉湎于为纳粹服务的电影事业中不能自拔。1940年纳粹德国发动了对西欧各国的侵略战争后,她却毫无觉悟,仍在一心一意地拍摄一部电影《铁弗兰》。

    1942年是里芬施塔尔一生的又一个转折点:这年秋天,她在从外景拍摄地返回柏林的途中,亲眼目睹了纳粹分子对犹太人犯下的滔天罪行。到了这个时候,她对希特勒的好感与崇拜顿时烟消云散,而且为自己曾为希特勒所做的一切而倍感悔悟和羞耻。1943年3 月30日,这是里芬施塔尔与希特勒最后一次会见的日子。事后,她在写下了这次会见的感受:“一方面,我对他心存感激,感激他使我能一心拍片而免受戈贝尔等这类人的干扰;另一方面,当我看到犹太人被残酷杀戮时,我为我认识希特勒这样一个残暴的人而感到愤怒和无地自容。”

    虽然里芬施塔尔已经开始悔悟,并试图同希特勒划清界限。但是,她过去为希特勒所做的一切,在德国和欧美各国的影响实在太深了,无不认为她是希特勒的情fù和追随者。正因为如此,战争刚一结束,她就作为一名纳粹分子被美国占领军关进位于奥地利蒂罗尔的一座监狱,并受到审讯。因为找不到有说服力的证据,美军很快于同年6 月3 日将她释放。当法国人接管蒂罗尔之时,她再次作为纳粹分子被重新投入监狱。两年之后的1950年,她头顶“纳粹同党”的罪名获得自由。在战后的5 年中,她饱尝世态炎凉:原来的老搭档诽谤她,原来的故旧弃她而去,丈夫与她决裂,占领军当局禁止各地上映她的影片。2001年里芬施塔尔已近百岁高龄,可是仍然有相当一批人把她视做希特勒的情人,一个跟纳粹战犯差不多的人。

    无独有偶,除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