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9 章(第4/4页)  了凡四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修建宫殿和西苑。并开掘运河,开辟驿道,常四出巡游,所到之处,恣意靡费挥霍。徭役苛重,穷兵黩武。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后被禁军将领宇文化及等缢杀于江都。

    勤加积累,自然就会满了;懈怠而不去积累,那就不会满。这是半善、满善的一种说法。“泰山不让寸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任何事物的成长都是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所以力量的积累至为重要。《道德经》中也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

    昔有某氏女入寺,yù施而无财,止有钱二文,捐而与之,主席者亲为忏悔①。及后入宫富贵,携数千金入寺舍之,主僧惟令其徒回向而已。

    因问曰:“吾前施钱二文,师亲为忏悔;今施数千金,而师不回向,何也?”

    曰:“前者物虽薄,而施心甚真,非老僧亲忏,不足报德;今物虽厚,而施心不若前日之切,令人代忏足矣。”此千金为半,而二文为满也。

    【注释】

    ①忏悔:“忏”是梵文Ksama(忏摩)音译之略,“悔”是它的意译,合称“忏悔”。原为对人表露自己的过错、求容忍宽恕之意。佛教以忏悔为消除罪业、消除心垢的重要方法。《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以“忏悔业障”为菩萨十大行愿之一。《心地观经》:“发露忏悔,罪即消除。”佛教也以之制作戒律,规定出家人每半月集合举行诵戒,给犯戒者以查过悔改之机,以后发展成为专以脱罪祈福为目的的一种宗教仪式。

    【译文】

    从前有某人的女儿进入寺庙,想要施舍却没有财物,只有二文钱,便捐出来给寺中僧人,寺里的主持亲自来为她忏悔。后来这个女子进入皇宫从而大富大贵,她又带了几千两银子到寺庙来施舍,主持僧人却不过只让他的徒弟代他来为其回向而已。

    她不禁问道:“我从前只施舍二文钱,师父亲自为我忏悔;现在我布施几千两银子,而师父反而不为我回向,这是为什么呢?”

    住持回答说:“以前你布施的财物虽然少,而你施舍的心意却十分真诚,如果不是我老和尚亲自代你忏悔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