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2 章(第3/4页)  了凡四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于困境中的人,就像自己感同身受一样,赶快将他解救。或者说句话为他申辩冤屈,或者想方设法救济他的困苦。崔子说:“恩惠不在大,只要能够救人于危急就可以了。”这真是仁德之人所说的话啊!

    ※※※

    ※※※

    何谓兴建大利?小而一乡之内,大而一邑之中,凡有利益,最宜兴建。或开渠导水,或筑堤防患;或修桥梁,以便行旅;或施茶饭,以济饥渴;随缘劝导,协力兴修,勿避嫌疑,勿辞劳怨。

    【译文】

    什么叫兴建大利?小到一个乡村,大到一个城镇,凡是对大家有利的事,最应该去做。或者挖渠引水,或者筑堤防患;或者修建桥梁,以方便过往的人通行;或施舍茶饭,以周济人的饥渴;一有机会就劝导大家,齐心协力做有益的事,不必害怕会有嫌疑,也不要躲避辛苦和埋怨。

    【点评】

    什么叫做兴建大利?小在一乡之中,大到一县之内,凡是对大家有利的事,最应该去做。“勿以善小而不为。”或者开渠导水,或者筑堤防患;或者修建桥梁,以方便通行;或施舍茶饭,以解除饥渴;一有机会就劝导大家,齐心协力兴建公益,不必避免嫌疑,不要害怕辛劳。

    ※※※

    ※※※

    何谓舍财作福?释门万行①,以布施为先②。所谓布施者,只是舍之一字耳。达者内舍六根③,外舍六尘④,一切所有,无不舍者。苟非能然,先从财上布施。世人以衣食为命,故财为最重。吾从而舍之,内以破吾之悭⑤,外以济人之急。始而勉强,终则泰然,最可以dàng涤私情,祛除执吝。

    【注释】

    ①行:佛教指身、口、意的种种造作。

    ②布施:以福利施与人。所施虽有种种,而以施与财物为本义。

    ③六根:佛教名词。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根是能生之义,如草木有根,能生枝干,识依根而生,有六根则能生六识。

    ④六尘: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尘是染污之义,就是说其能染污人们清净的心灵,使真xìng不能显发。又名六境,即六根所缘之外境。

    ⑤悭(qiān):吝啬。

    【译文】

    什么叫舍财作福?佛门千千万万的善行之中,以布施财物最为重要。所谓布施,其实就只是一个“舍”字。通达的人内可以舍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外可以舍掉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所有的一切,没有舍不得的。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就先从布施财物上做起。世人靠衣食维持生命,所以将财物看得最重。我却将财物舍掉,内可以破除我的吝啬之心,外可以救人于危急。一开始可能会有些勉为其难,最终则会泰然处之,这样最有助于洗涤自己的私心,去除执着贪吝之念。

    【点评】

    什么叫做舍财作福?佛门的诸多善行中,以布施最为重要。佛教认为“布施”具有无上功德,是一种把福利施于他人、累积功德以求个人解脱的修行方法。小乘佛教将“布施”分作“财施”、“法施”两种。“财施”指将各种财物布施予人,目的在破除个人的吝啬和贪心,以免除未来世的贫困;“法施”指向人说法传教,目的使人成就解脱之智。大乘佛教将“布施”与大慈大悲的教义相联系,用于普度众生,故“布施”的对象遍及一切有情,并把它纳入大乘佛教的修习方法“六度”之中。“六度”,意为使人们由生死此岸到达涅彼岸的六种途径和方法。

    所谓布施,就只是一个“舍”字。明白通达的人内可以舍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外可以舍掉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所有的一切,没有舍不得的。外无所攀缘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