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 章(第1/4页)  影响世界的25位商业领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了快捷,打算自己单干。他们排除了很多专业人才,却去请从来没有制造业经验的格罗夫出山。

    不出意料,三个人果然合作无间。声望高、公关好的诺伊斯提出远景规划,头脑一流的摩尔来想点子,雷厉风行的格罗夫负责执行。

    从此格罗夫的事业开始明朗化,一条通往成功的淘金之路就此向这个勇敢的逃亡者展开。

    一句话拯救英特尔

    虽然加入英特尔三年后,格罗夫就已经全面接手公司的大部分事务,但正式走向前台,还是在1976年。从此他就以偏执狂般的工作热情、杰出的管理才能和战略眼光,从8086、80286、386、486、奔腾等系列芯片的开发与市场推广方面入手,开辟了世界计算机产业的新时代。

    1982年,经济形势恶化,公司发展缓慢,他果断地推出了“125%的解决方案”,要求雇员必须发挥更高的效率,以战胜咄咄逼人的日本人。这也是“迟到登记表”的由来。公司员工每天要工作10小时,所有在上午8:10以后到班的人都得在专门的记事本上签下大名。一天上午,《纽约时报》的记者居然看到格罗夫也签了名。

    在销售会议上,他用拖长的声调说:“英特尔是美国电子业迎战日本电子业的最后希望所在。”这一刻,几百名青年男女热血沸腾,甘愿牺牲一切去完成神圣的使命把生产出来的芯片卖掉!

    当然经营公司是件难事,让人感觉好像总在最后时刻才绝望地跳进救生船。一天晚上格罗夫梦见自己被一群野狗追赶。他说:“这是一个压力锅。”

    著名的风险投资家约翰凡纳尔在20世纪70年代为英特尔工作了6年。他说:“格罗夫不能忍受迟到或没有目的的会议。他是一头拼命的驴。这是行业的特xìng,没有答错的机会。”

    1984年的《幸福》杂志,将他评为美国最严厉的老板之一。有时连他自己也觉得太过分了。

    “125%的解决方案”使英特尔成为血汗工厂,一些不满于此的工程师在头上系上布条来发泄。可是格罗夫的努力仍无法抵挡日本厂商的进攻。

    1984年,公司存储器业务衰退,产品像山一样积压在仓库里,资金周转失灵,公司危机严重。好在格罗夫创立的目标式管理支撑住了企业运营的轴心,大救星微处理器业务也逐渐成熟。

    1985年的一天,格罗夫与多年的老战友摩尔讨论公司困境。他问:“如果我们下台了,另选一位新总裁,你认为他会采取什么行动?”

    摩尔犹豫了一下,答道:“他会放弃存储器业务。”

    格罗夫说:“那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动手?”

    1986年,公司按照格罗夫提出的新的口号“英特尔,微处理器公司”,毅然把英特尔的主营业务转到微处理器上去。从此日本咄咄逼人的扩张没有了用武之地,英特尔顺利地穿越了存储器劫难的死亡之谷。

    10倍速的力量

    一直以来,格罗夫尽力地保护自己公司的利益免受其他人的侵害,而且要求他的手下也必须这样做,但对公司的危机感绝对不会使他的热情降低。

    格罗夫一直认为,偶然的“某一点”的变化往往会导致决定xìng的后果,它们通常是不受管理人员主观意志影响的。比如大河之水,如果潮汛到来,就会变成流速10倍于往日的狂暴大浪。

    他指出, 在通常的管理活动中,最容易发生此类变化的要素大致有如下6类:

    1. 现有竞争者。

    2. 补充者。(同一商业系统中的其他公司,例如软件供应商和对应的硬件制造商)

    3. 消费者的能力。

    4. 供应商的计划。

    5. 以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